
日内瓦(美联社)——美国与中国于周日重启了令全球经济神经紧绷的关键关税谈判,但双方对当前谈判进展的表述似乎存在分歧。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取得重大进展”,甚至暗示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二轮也是最后一轮会谈中可能实现”全面重置”。北京方面尚未直接置评,但其官方通讯社态度强硬,称中国将”坚决拒绝任何损害核心原则或破坏全球公平大局的提议”。
特朗普周日再度在社交媒体强调”进展显著”,但未透露细节。白宫官员在首日会谈期间及结束后也几乎未释放信息。两位因事态敏感要求匿名的美方官员向美联社证实,谈判已于周日上午重启。
此次磋商有望稳定因中美对峙而动荡的全球市场——目前滞留港口的中国货轮正等待关税最终决议。谈判全程高度保密,周六散会时双方均未向记者发表评论。新华社社论指出:”谈判绝不能成为持续胁迫勒索的借口,中国必将拒绝损害核心原则、破坏全球公平大局的任何方案。”
多支黑色车队频繁出入瑞士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官邸,这里正举行着旨在缓和两大经济体贸易摩擦的会谈。上月特朗普将对中国关税提升至合计145%,中方则以125%关税反制。如此高税率实为相互抵制,导致去年逾66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受创。
会谈前夕,特朗普周五已在”真相社交”平台暗示可能降低对华关税,称”80%关税似乎合适!由斯科特定夺!”所指正是美方首席谈判代表、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这是双方首次就关税问题面对面磋商。尽管突破希望渺茫,但即便小幅同步降税也将重振市场信心。
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东亚项目主任杰克·沃纳评价:”当前亟需为不断升级的美中贸易战降温,双方能优雅化解’谁先致电’的争执已属积极信号。”对华关税战尤为激烈,其中20%关税旨在施压中国加强管控芬太尼流入美国。其余125%关税则延续特朗普首任期的旧怨,叠加此前关税使部分中国商品总税率超145%。去年创纪录的2630亿美元对华贸易逆差,亦是特朗普重点抨击对象。
本文编译于美联社,由JAMEY KEATEN and CHRISTOPHER BODEEN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龙旗解析
一、谈判背景与核心矛盾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1.谈判启动的动因
美方压力: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2月对华加征145%关税后,中美贸易额断崖式下跌。4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1%,进口降13.8%,贸易顺差收窄24.8%。美国企业被迫绕道东南亚出口(如泰国对美出口增长28%),但美国随后对东南亚加征关税,导致经济成本激增。
中方立场:中国始终强调“平等对话”,反对单边施压。本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中方明确表态“接触不等于让步”,要求美方取消不合理关税。
2.特朗普的舆论造势
尽管首日会谈无实质突破,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称取得“重大突破”,意图向国内传递乐观信号,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及共和党内部分歧。
其释放的“可能对华关税降至80%”信号(当前为145%)实为谈判策略,旨在换取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但80%仍远高于美英贸易协定的10%基准关税。
二、谈判进展与分歧焦点
1.首日交锋结果
双方首日会谈持续8小时,未发布联合声明,仅确认次日继续磋商。中方代表团未回应美方提出的市场准入清单,美方则未承诺实质性降税。
特朗普团队试图将关税与“中国打击芬太尼走私”挂钩,但中方认为此系内政问题,不应成为谈判前提。
2.核心争议领域
关税对等性:美方要求中国单方面降低关税壁垒,而中方坚持“同步、对等”原则,要求美方先撤销加征关税。
技术制裁与市场准入:美国试图以延缓TikTok禁令(原定6月19日生效)为筹码,换取中国在半导体、农业等领域开放市场,但中方对美方政策反复性存疑。
三、地缘经济影响与市场反应
1.全球供应链重构
中美贸易战促使企业加速向东南亚转移产能。4月中国对印尼、越南出口分别增长37%和22.5%,但美国对东南亚加征关税后,这一通道或再受挤压。
若谈判僵局持续,全球通胀压力可能加剧。美国4月CPI同比降0.1%,但关税导致的输入性通胀风险隐现。
2.资本市场波动
谈判不确定性引发A股避险情绪升温,上证指数5月10日下跌,超4000股飘绿,资金流向红利股。军工、固态电池等板块因政策预期逆势上涨。
美股科技股受TikTok禁令延期影响短暂反弹,但市场对中美技术脱钩的长期担忧未消。
四、未来走向预测
1.短期可能性
有限协议:双方或就部分商品(如农产品、医疗器械)达成关税豁免,但全面降税可能性低。特朗普可能象征性将关税降至80%,换取中国扩大大豆、天然气采购。
TikTok博弈:禁令再次延期概率较高,但最终处置仍取决于中美技术竞争态势。
2.长期风险
技术冷战深化:若谈判破裂,美国可能扩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中国则加速国产替代(如固态电池、北斗导航)。
多边贸易体系受挫:WTO改革停滞,区域化贸易集团(如CPTPP、RCEP)话语权上升,中国或通过“一带一路”强化南南合作。
五、批判性视角
特朗普策略矛盾:一面高喊“美国优先”,一面依赖中国供应链(如苹果罕见降价促销iPhone 16),暴露其贸易政策的不可持续性。
中方面临考验:需平衡“反制施压”与“维持开放形象”,尤其在新能源、AI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与自主创新间取得平衡。
总结
本次中美关税谈判虽被特朗普包装为“重大进展”,但实质仍处试探阶段。双方在核心议题上分歧显著,短期内难以突破结构性矛盾。谈判结果将深刻影响全球产业链重构路径,而资本市场已对此作出“谨慎乐观”的初步反应。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