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CNN)——印度与巴基斯坦不断升级的冲突可能首次向世界真实展现了先进中国军事技术与西方成熟装备的对抗效果——中国军工股已应声大涨。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成都飞机公司的股票本周飙升40%,此前巴基斯坦宣称在周三的空战中使用了成飞生产的歼-10C战斗机击落印度军机——包括法国制造的先进阵风战机。印度尚未回应巴方说法或承认战机损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周四被问及中国制造战机参战情况时表示不了解相关事态。
作为巴基斯坦主要军火供应国,中国显然正密切关注其武器系统在实际战斗中的表现及潜在效能。这个崛起的军事超级大国已有四十多年未经历大规模战争,但在习近平领导下正加速推进军队现代化,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尖端武器装备。
中国也将现代化成果延伸至被称作”铁杆兄弟”的巴基斯坦。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供应了巴基斯坦81%的进口武器,包括专家认为能在印巴冲突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先进战机、导弹、雷达和防空系统。部分巴基斯坦国产武器也采用中国技术或与中国企业联合研制。
伦敦智库亚太基金会国际安全主任萨詹·戈赫尔指出:”这使得印巴任何军事接触都成为中国军售产品的实战检验场。”中巴两国军队还开展了日益复杂的海陆空联合演习,包括战斗模拟甚至机组人员互换训练。
美国保卫民主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克雷格·辛格尔顿表示:”北京通过装备支持、人员培训及日益智能化的人工智能瞄准系统对伊斯兰堡的长期支持,已悄然改变战术平衡。这不仅是双边冲突,更预示着中国防务出口如何重塑地区威慑格局。”
克什米尔游客遇袭事件激化印巴紧张局势,凸显该地区更广泛的地缘政治重组——中国已成为挑战美国影响力的主要力量。自1947年脱离英国独立以来,印巴围绕克什米尔爆发过三次战争。冷战高峰期,苏联支持印度,美中则支持巴基斯坦。如今,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南亚邻国间长期冲突正笼罩在大国竞争的新时代阴影下。
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印度仍不断向美国靠拢——历任美国政府都将这个崛起的南亚大国视为制衡中国的战略筹码。印度加大了从美国及其盟友(包括法国和以色列)的军购力度,同时逐步减少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深化了与中国的关系,成为其”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和习近平标志性全球基建项目”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SIPRI数据显示,2000年代末美中各占巴基斯坦军火进口的三分之一。但近年来巴基斯坦停止购买美制武器,逐步以中国装备充实武库。
SIPRI武器转让项目高级研究员西蒙·韦泽曼指出,虽然中国自1960年代中期就是巴基斯坦重要军火供应国,但其当前主导地位主要源于填补了美国留下的空白。十余年前美国指责巴基斯坦打击”恐怖分子”(包括塔利班武装人员)不力,韦泽曼称这加剧了华盛顿对巴核计划及民主缺失的既有不满。
“(美国)最终选择印度作为该地区替代伙伴,基本切断了对巴军售。”他补充道,”而中国军售大幅增长——可以说中国借此机会展现了自己作为巴基斯坦唯一真正朋友和盟友的姿态。”
中国对印度军事打击巴基斯坦表示遗憾,呼吁保持冷静克制。在此次局势升级前,中国外长王毅在与巴外长通话时表态支持巴基斯坦,称中国是巴方”铁杆朋友”。

军事对峙
巴基斯坦的武器装备主要来自中国,而印度一半以上的武器采购自美国及其盟友,这两个邻国之间的任何冲突实际上都可能演变为中西方军事技术的对决。
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一处风景山区发生 militants 袭击事件,导致26名 mostly 印度游客遇害后,数周来两国敌对情绪不断升级。周三凌晨,印度发动导弹袭击,目标直指其所谓的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境内的”恐怖主义基础设施”。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导弹及其他弹药是由印度从法国购买的”阵风”战机和俄罗斯制造的苏-30战机发射的。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则宣扬其空军取得重大胜利,声称在长达一小时、涉及125架战机、交战距离超过160公里(100英里)的空战中,其J-10C战机击落了五架印度战机——包括三架”阵风”、一架米格-29和一架苏-30。
伊斯兰堡真纳大学国际关系学者萨尔曼·阿里·贝塔尼表示:”(这)正被描述为两个核武国家之间最激烈的空对空作战。此次交战标志着中国原产先进系统在实战运用中达到里程碑。”印度尚未承认任何战机损失,巴基斯坦也尚未提供证据支持其说法。但法国国防部消息人士称,印度最新型、最先进的战机中至少有一架法制”阵风”在战斗中损毁。
多伦多防务分析公司Quwa Group创始人比拉勒·汗表示:”如果……得到证实,这表明巴基斯坦掌握的武器系统至少与西欧(尤其是法国)提供的装备处于同一时代水平。”尽管缺乏官方证实和确凿证据,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者和军事爱好者已在社交媒体上庆祝他们眼中中国制造武器系统的胜利。
巴基斯坦J-10C战机制造商——中国国有企业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股票周三在深圳交易所收盘上涨17%,甚至在巴基斯坦外长声称该型战机击落印度飞机之前就已上涨。该公司股票周四继续上涨20%。J-10C是中国单发多用途战机J-10的最新改进型,于21世纪初列装中国空军。凭借更先进的武器系统和航电设备,J-10C被归类为4.5代战机——与”阵风”同级,但低于中国的歼-20或美国的F-35等第五代隐身战机。
据中国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于2022年向巴基斯坦交付了首批J-10CE(出口型)。如今,该机型与巴基斯坦和中国联合研制的4.5代轻型战机JF-17 Block III一起,成为巴基斯坦军火库中最先进的战机。巴基斯坦空军(PAF)还拥有规模更大的美制F-16机队,其中一架曾在2019年冲突中击落一架苏制印度战机。
但汗指出,巴空军的F-16仍停留在21世纪初的配置水平——远落后于美国目前提供的升级版本——而中国制造的J-10CE和JF-17 Block III则配备了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等当代技术。”因此,F-16仍是巴空军主导报复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核心或不可或缺的装备,”他说。
清华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波大校(退役)表示,如果中国制造的J-10C确实被用于击落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机,这将”极大增强对中国武器系统的信心”。周波说,这将”真正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考虑到中国已有40多年未经历战争。”这可能会极大推动中国武器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他表示。

一则强有力的广告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数据,美国仍是全球最大武器出口国,2020至2024年间占全球武器出口总量的43%,是排名第二的法国份额的四倍多,俄罗斯位列第三。
中国排名第四,其近三分之二的武器出口流向单一国家:巴基斯坦。
多伦多防务分析师汗认为,若击落事件得到证实,将极大推动中国国防工业发展。他指出中东和北非地区”通常无法获得西方最尖端技术”的国家可能会产生兴趣。”随着俄罗斯因入侵乌克兰受挫,中国必然开始强力进军莫斯科传统市场——如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拉克和苏丹——以争取大额订单。”
巴基斯坦和中国专家表示,巴空军部署的歼-10C战机很可能配备了中国最先进的PL-15空对空导弹。该导弹据称具备200-300公里(120-190英里)超视距打击能力,但已知出口版本射程缩减至145公里(90英里)。
上周局势紧张升级之际,巴基斯坦空军发布三分钟宣传视频,展示搭载PL-15导弹的JF-17 Block III战机,称其为”巴空军致命重拳”。
澳门军事观察员安东尼·黄东对此评价:”从中国角度看,这本质上是一次强有力的广告宣传。连美国都会震惊——其对手究竟有多强大?所有潜在战机购买国及中国区域竞争对手都需要重新思考:如何面对这一新现实?”
但也有专家持谨慎态度。若印度损失属实,可能更多源于空军战术失误,而非中国武器的先进性。”若印度损失多架战机属实,这不仅关乎装备问题,更暴露出印度空军战备状态的严重缺陷。阵风战机虽先进,但实战考验的是体系整合、协同作战和生存能力。”民主国防基金会分析师辛格顿指出。
另一个未知因素是印度对PL-15的情报掌握程度。例如,若印度误判巴基斯坦仅装备短程出口版本,其战机可能冒险进入了危险空域。奥斯陆大学防务政策研究员法比安·霍夫曼认为,交战规则可能限制印度飞行员先发制人或反击。
霍夫曼在其”导弹事务”博客分析称,此类误判可能放大了巴基斯坦武器的实战效果。
专家同时指出,印度空袭成功命中巴境内多个目标,表明其导弹突破了配备中国HQ-9B远程防空系统等装备的巴基斯坦防空网。伦敦防务专家戈赫尔表示:”若中国产雷达或导弹系统未能侦测或拦截印度空袭,对北京军售信誉同样会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编译于CNN,由Nectar Gan, Simone McCarthy and Brad Lendon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龙旗解析
一、中国军事科技发展的战略背景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1.长期投入与自主创新
中国通过”军民融合”战略,在隐身战机(歼-20)、高超音速武器(东风-17)、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等领域实现突破,并构建了北斗导航、量子通信等战略级技术网络。这些技术不仅服务于国内需求,还通过军贸出口形成”防御性威慑”能力。
例:055型驱逐舰的雷达技术领先美国”伯克”级一代,且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可突破传统防空体系。
2.全球军贸市场的新角色
中国已从军贸逆差国转变为顺差国,2020-2024年对巴基斯坦军贸出口占其总进口的81%,覆盖航空(歼-10CE)、航天(红旗-9P防空系统)、航海(054A/P护卫舰)等高价值领域。这种”交钥匙”模式不仅输出装备,更提供作战体系整合能力,帮助盟友提升国防自主性。
二、印巴冲突:中国军事科技的”实战考场”
1.技术性能的直接验证
空中对抗:巴基斯坦的歼-10CE战机搭配霹雳-15E导弹(射程200公里),在克什米尔高原压制印度阵风战机(射程缩水至150公里),凸显中国航空电子和导弹技术的环境适应性。
地面火力:SH-15榴弹炮通过北斗导航实现53公里精准打击,效率比印度M777提升60%,验证了中国装备在高原战场的可靠性。
防空体系:红旗-9P拦截成功率100%,反应时间仅5秒,相比印度老式萨姆导弹的15秒形成代差。
2.体系化作战的”化学反应”
巴军整合歼-10CE(制空)、ZDK-03预警机(指挥)、彩虹-4B无人机(侦察),形成”发现即摧毁”的闭环,而印军因装备来源混杂(俄制T-90S、法制阵风、美制F-16)导致指挥系统互不兼容,暴露”万国牌”弊端。这种体系优势被军事观察家称为”非对称胜利”,类似明代戚继光以”鸳鸯阵”对抗散兵。
三、地缘博弈的深层逻辑
1.西方试探与中国的战略定力
西方借印巴冲突进行”压力测试”:若巴方失败,可唱衰中国军工;若成功,则需重新评估中国军力。但中国通过支持巴基斯坦但不直接介入,既维护盟友又避免卷入代理人战争。
对比案例:美国在红海面对胡塞武装低成本无人机时拦截成本高达攻击方的400倍,而中国通过工业自动化将炮弹成本控制在西方1/3,凸显成本控制与实战效能的平衡。
2.经济与安全的复合挑战
中巴经济走廊风险:若冲突升级,瓜达尔港等600亿美元项目可能停工,中国需加速建设中吉乌铁路等替代通道。
军贸市场的机遇:俄乌冲突暴露西方军工产能短板(欧盟月产炮弹3万发 vs 俄罗斯20万发),中国借机填补市场空缺,2024年珠海航展签订2856亿元订单,推动”内外双循环”。
四、未来影响与启示
1.战争规则的重新定义
中国通过低成本高效装备(如翼龙-2无人机)与高精尖武器结合,打破”唯技术论”传统,例如千元级无人机在战场中部分替代千万级装备功能,重塑效费比标准。
2.全球军事格局的重构
西方”军工神话”(如S-400系统)在实战中显露出整合滞后问题,而中国”军民融合-实战检验-迭代升级”的闭环模式,正在将军事优势转化为规则制定权。
结语
印巴冲突表面是地区矛盾,实则是中国军事科技接受全球审视的”成人礼”。这场测试不仅关乎武器性能,更验证了工业基础、体系整合与战略定力的综合实力。正如巴基斯坦军官所言:”中国武器不仅是装备,更是战略信心的来源。” 未来,随着军贸扩张与”一带一路”深化,中国或将主导”防御性威慑”的新范式,而西方需直面一个事实:21世纪的军事竞争,本质是系统工程与创新生态的较量。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