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CNN)一些最后一批未受高额关税影响的中国货物运输船正陆续抵达美国港口。然而,下周情况将发生变化,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已经开始。
自4月9日后从中国装载的货物将面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145%关税。下周,这些货物将抵达,但海上的船只将减少,且载货量也会下降。对许多进口商而言,与中国做生意成本过高。
尽管如此,中国仍是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我们的大部分服装、鞋类、电子产品以及为家电、恒温器和其他发出哔哔声的设备提供动力的微芯片都来自中国。
企业正面临艰难抉择:继续以之前价格两倍以上的价格销售中国产品,或者完全停止销售这些产品。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一些产品将难以找到或价格过高。
“从下周开始,我们将看到4月2日关税公告的影响显现,”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表示,该港近一半的业务来自中国。“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入洛杉矶的货物将减少35%。”
根据美国国家零售联合会的数据,预计2025年下半年美国的进口量将同比下降至少20%。来自中国的进口下降将更为显著:摩根大通预计从中国的进口将下降75%至80%。
“如果不能轻易被其他国家的进口所替代,如此大规模的崩溃不仅会大幅推高价格,还会严重扰乱供应链,”摩根大通在报告中详细说明。
这意味着工作机会减少,货架上的价格上涨,消费者的选择减少。塞罗卡表示,倒计时已经开始。
“许多大型零售商告诉我们,他们现在的系统中有大约六到八周的库存供应,”塞罗卡说。“如果政策不改变,美国制造商和消费者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内都将面临艰难的决定。”
闲置的船只,空荡的港口
在中国上海港,最大的货船正闲置着。随着需求减弱,航运公司已开始使用较小的船只来运输货物。即便如此,根据物流和货运代理公司Flexport的数据,4月份从中国到美国的航行量下降了60%。
“运营这些船只的公司取消了很多航行。他们说,‘嘿,我们不会让这艘船半载航行。我们要把它留在这里,’”Flexport的首席执行官瑞安·彼得森说。“有很多船只就停在中国海岸外,等待并期待着一笔交易。”
3月份,纽约和新泽西港成为美国最繁忙的港口,因为零售商在关税生效前提前装运货物。但港口表示,本月货运量预计将下降。
进入东海岸港口的货物中有25%来自中国。但港口表示,随着零售商试图将生产转移以避免来自中国的关税,更多的货物来自越南、马来西亚和东南亚。
商店货架上的价格将在几周内上涨
一旦货物抵达美国港口,商品最快几周内就能上架。而当现有库存耗尽时,价格更高的加税商品将陆续摆上货架。
“有很多担忧。目前(零售商)正在努力弄清楚他们的返校季和圣诞订单,以及他们将如何以及何时下这些订单,”全国零售联合会供应链和海关政策副总裁乔纳森·戈尔德表示。
虽然较大的零售商可以囤积更多库存,但较小的企业却没有这种优势。
“特别是对于没有能力吸收任何关税影响的小型零售商来说,他们正在努力弄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做,”戈尔德补充道。
美国人依赖中国提供数千种产品,从平板电视到婴儿推车。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美国企业从中国进口的玩具、服装和鞋类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

根据企业研究公司Gartner的一项新调查,45%的供应链领导者预计他们将把关税带来的更高成本转嫁给客户。
Seroka并不认为会出现空货架,但他确实看到了选择减少的情况。
“所以如果你在寻找某种类型的裤子,你可能会找到各种裤子,但不是你想要的那种。而你想要的类型……价格会上涨,”Seroka说。
但Flexport的Peterson则不那么乐观。
“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几周,(零售商)将售罄库存,到夏季时,你将面临短缺和空货架,”他说。
货物越少,工作越少
随着预计抵达美国港口的货船减少,当地经济将立即受到影响,塞罗卡说。
来自中国的业务占洛杉矶港业务量的45%,这是所有美国港口中占比最大的。如果没有这一业务量,对工人的需求将会减少。
“我没有看到港口大规模裁员,但我确实看到,今天拖运四五个集装箱的卡车司机下周可能会拖运两三个,”塞罗卡说。“由于进港集装箱减少,一直加班和轮班的码头工人可能会减少到一周工作不到一个完整的工作周。仓储人员也是如此。”

美国卡车运输协会一直呼吁特朗普总统与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达成协议,以保护卡车运输行业的就业。
“关税持续的时间越长,卡车司机以及我们所服务的家庭和企业所承受的痛苦就越大,”美国卡车运输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斯皮尔上个月表示。“关税不仅会减少跨境货运,还会增加运营成本。新卡车的价格可能会上涨高达3.5万美元,相当于每年20亿美元的税收,使小型运输公司无法获得新设备。”
自疫情期间供应链危机以来,零售商们一直在努力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越南和其他具有制造能力的亚洲国家。但戈尔德表示,从这些国家进口的货物不足以弥补来自中国货物的减少。
“建立这些新的关系需要时间,如果不是几年,也需要几个月。要确保新的供应商……有生产能力,有熟练的劳动力,有合适的基础设施。所有进入美国的产品,尤其是儿童产品,都需要进行测试,”戈尔德说。“这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
本文编译于CNN,由Vanessa Yurkevich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龙旗解析
一、事件核心:高关税冲击下的供应链倒计时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美国自2025年4月2日起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45%的惩罚性关税,导致中美贸易链面临断裂风险。当前,最后一波在关税生效前(4月9日前)装载的中国商品货船正抵达美国港口。此后,所有新到港货物将承受超高关税成本,供应链断裂与物价上涨的倒计时已启动。关键数据包括:
航运量暴跌:4月中国至美国航线船次减少60%,洛杉矶港预计2025年下半年进口量同比下降35%,其中中国商品进口量或暴跌75%-80%。
库存告急:美国零售商库存仅能维持6-8周,部分品类(如电子产品、服装、微芯片)将面临断货风险。
替代产能不足:越南、印度等替代产地仅能填补中国产能的20%-30%,且存在质量不稳定(越南质检合格率下降8%)、物流周期延长(印度货期比中国多15天)等问题。
二、经济连锁反应:从企业到消费者的三重冲击
1.企业端的生死抉择
进口商被迫在“涨价”与“停售”间二选一。例如,美国汽车厂商依赖中国进口的发动机零部件成本翻倍,若涨价则失去市场竞争力,若自行消化成本则利润率跌破盈亏线。
中小型企业首当其冲:一家加州电子配件进口商因关税成本激增,已裁员40%并暂停50%产品线。
2.消费端的物价飙升
普通家庭年度支出预计增加2.3万元,具体影响包括: 必需品涨价:美国进口坚果、食用油等食品价格涨幅10%-20%,能源产品涨价5%-10%。
耐用品断供:依赖中国芯片的智能家电可能缺货,苹果产品价格或上调15%。
3.宏观经济的恶性循环
通胀加剧:关税推高美国CPI达9.8%,其中43%涨幅直接关联关税。
制造业回流失败:美国本土3D打印替代技术合格率仅37%,特斯拉转移至墨西哥的产能不足原中国工厂的15%。
三、中美博弈的策略解析
1.美方的矛盾与转向信号
特朗普政府虽公开强硬(如吹嘘“黄金时代”),但白宫经济备忘录刻意淡化关税成果,转而强调就业数据(实际削减12.1万联邦岗位却谎称削减1.5万),暴露政策失效的窘境。
多重压力倒逼谈判意愿: 政治压力:特朗普支持率跌至41%(历史最低),53%民众否定其经济政策;
金融反制:中国抛售美债导致美元汇率跌至三年低点。
2.中方的反制与灵活性
精准豁免:对8类美国半导体芯片取消125%报复性关税,既缓解国内产业链压力,又向美方释放谈判信号。
舆论战:通过“玉渊谭天”等官媒渠道强调“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求美方先取消单边关税。
四、未来趋势:短期危机与长期重构
1.供应链重构的必然性
美国零售商加速多元化布局,东盟对美出口占比从14%升至22%,但物流与产能瓶颈难解。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出口占比增至37%,新能源车对东盟出口增长30%,缓冲对美依赖。
2.关税战的潜在拐点
技术性降温:双方可能对民生商品(如农产品、医药)达成临时关税减免。
政治周期影响:2025年中期选举临近,特朗普或被迫在8月前下调关税至50%-65%。
总结
CNN此文揭示了高关税政策从政治工具演变为经济灾难的过程。美国供应链的脆弱性(如洛杉矶港35%进口量下降)与民众生活成本危机(家庭年增2.3万元支出)形成共振,迫使美方从“极限施压”转向“试探谈判”。而中国通过半导体关税豁免与市场多元化展现了策略弹性。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全球化产业链韧性与单边主义政治冲动的对抗,其结局或将重塑21世纪中期的全球经济秩序。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