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尼拉,菲律宾(美联社)——菲律宾周三与新西兰签署了一项军事协议,允许两国军队举行联合演习。马尼拉方面正持续构建安全联盟,以应对在争议激烈的南中国海问题上日益强势的中国。
菲律宾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在马尼拉见证了签字仪式,菲国防部长小吉尔伯托·特奥多罗与新西兰国防部长朱迪思·柯林斯共同签署了《访问部队地位协定》。该条约为两国的军事互动建立了法律框架,包括在彼此领土上进行联合演习及其他合作活动。该协议已获新西兰官员批准,但尚需菲律宾参议院批准方能生效。
中国对菲律宾在马克斯政府领导下寻求的安全联盟表示不满。菲律宾是美国在亚洲最坚定的盟友之一。今年7月菲日签署类似协议时,中国外交部曾表示,地区国家不需要”军事集团,更不需要煽动集团对抗、挑起新冷战的小圈子”。
菲律宾官员当时表示,中国无权干涉其内政。
马科斯在周三的仪式上说:”面对当前局势,这些伙伴关系变得至关重要。”
在签署协议前,柯林斯发表声明称:”我们致力于重振安全合作关系,履行自身职责,并与菲律宾等地区伙伴共同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上月接受美联社专访时,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表示,菲方将继续与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安全联盟以遏制中国的侵略行为。他指出,中国的敌对行动应被视为全球性威胁,因其最终可能限制南海这一全球供应链关键贸易通道的通行自由。
中国宣称对几乎整个南海拥有主权,并部署海警、海军舰队及疑似民兵船只守卫其所谓领土和领空。在争议海域,中方多次使用水炮及危险拦截动作对抗菲律宾海警和渔业船只,导致多起碰撞及人员受伤事件。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台湾地区的主张均与中国存在冲突,但近两年中菲领土对峙尤为激烈。
菲律宾已与美国、澳大利亚签订《访问部队协议》。澳方参与了美菲大规模实战演习,包括在南海及邻近海域、距台湾南部仅一海之隔的菲北部岛屿进行实弹演练。与日本签署的协议已获菲参议院批准,预计未来数月将在日本国会通过。特奥多罗在与柯林斯的联合记者会上透露,加拿大与菲律宾也已结束相关协议谈判,”很快”将签署。法菲官员则正就《访问部队协议》开展正式谈判前的初步磋商。
本文编译于美联社,由JIM GOMEZ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龙旗解析
一、菲方引入域外军事力量破坏地区稳定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菲律宾近年来频繁与域外国家签署军事协议,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及新西兰,其本质是将南海问题国际化,通过外部军事力量加剧地区对抗,直接违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的核心原则。此类行为不仅无助于解决争议,反而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棋子,将菲律宾自身安全置于依附外部势力的危险境地。例如,菲律宾向美国开放军事基地部署中程导弹系统,引发当地民众抗议,甚至影响经济发展。
二、新西兰的有限参与难成实质威胁
尽管新西兰首次参与南海联合军演,但其行动更多是象征性表态。中新关系长期以经贸合作为基础,新西兰对华政策相对务实,不同于澳大利亚的激进反华立场。中国专家分析指出,只要新西兰不深度介入安全情报等敏感领域,其对华关系不会根本性恶化。菲律宾试图通过“军事拼图”拉拢更多国家,但域外势力的实际投入与承诺往往有限,例如美国在南海冲突中多次退缩,凸显其“威慑”的虚张声势。
三、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与能力不容挑战
中国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和执法行动具有充分法理依据,且始终以防御为主。例如,美济岛、渚碧岛和永暑岛形成的“铁三角”战略布局,以及歼-16、轰-6等战机的常态化巡航,有效遏制了菲律宾的挑衅行为。同时,中国通过渔船和海警船的非军事手段维护权益,展现了灵活应对的能力。菲律宾若继续挑衅,只会面临更严厉的反制。
四、地区合作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正道
中国与东盟国家正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并在海上搜救、油气合作等领域建立多项信任措施。相比之下,菲律宾引入域外军事力量的行为,破坏了东盟内部团结,将地区安全推向集团对抗的深渊。历史经验表明,外部干预只会加剧紧张,而对话与合作才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唯一途径。
结语
菲律宾与新西兰的军事协议本质上是地缘政治博弈的产物,既无益于菲自身安全,更损害地区和平。中方始终倡导通过双边协商解决争议,反对任何国家以“安全合作”为名行干涉之实。南海的和平稳定需要地区国家共同守护,而非依赖域外势力的“军事拼图”。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