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正在展开一场国际魅力攻势,以说服那些受到“解放日”关税重创的国家与美国对抗。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曾押注,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45%的关税会让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急于达成贸易协议。然而,中国却以加征报复性关税作为回应,无视特朗普重启谈判的呼吁,并发动国际魅力攻势,拉拢其他国家共同对抗美国。
这一外交失误源于特朗普的根本误判——他以为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奏效的策略在北京同样适用。”他们严重误判了中国局势,不理解将中国逼入高关税绝境的真实后果,”曾在特朗普任期尾声与拜登政府初期担任美国副助理贸易代表的艾米丽·基尔克雷斯表示。
美国政府原以为对华关税将迅速促成新版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这份2020年签署的协议包含中国大规模采购美国商品与服务的承诺,但北京并未履行。中国不仅抗住了关税压力,更巧妙利用国际社会对特朗普贸易政策的不满,这一策略至今成效显著。
熟悉中国谈判策略的前高级贸易官员指出,特朗普期待习近平像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和加拿大前总理贾斯廷·特鲁多那样立即寻求关税减免,实属错判。”特朗普以为中国会轻易屈服,用纽约客谈生意的方式对待中国,”老布什与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助理贸易代表哈里·布罗德曼表示,”他的顾问显然不了解中国。”
这些误判包括美国政府认为中国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会迫使北京急于达成有利美国的协议。但过去十年间,习近平通过扩大内需政策,深化与亚非拉可靠伙伴的关系,增强了中国经济抵御外贸冲击的能力。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政府上周五承诺扶持受贸易摩擦重创的产业,彰显了承受关税对抗的决心。
习近平上周访问东南亚强化与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的关系。中国外长王毅向英国和欧盟发出合作邀约。据加拿大CTV新闻报道,中国驻加大使王迪周三呼吁两国联手反对美国”霸凌”,巧妙利用了国际社会对特朗普政府高压手段的普遍不满。
截至周五,美中仍陷于”美国宣称正’积极’与北京沟通关税问题—中方迅速否认”的循环。《时代》周刊周五刊登特朗普专访,他声称习近平曾来电,却拒绝透露通话时间(上次公开通话记录是1月)及内容。当日被追问时,特朗普闪烁其词:”不想评论,但我们通过多次电话。”这种模糊表述与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周三”中美关税谈判尚未启动”的说法吻合。
白宫未回应置评请求。但中国外交部坚称双方关税沟通陷入僵局。”中美未就关税进行任何磋商,美方应停止混淆视听,”发言人郭佳坤周五表示。中国驻美使馆在X平台发布该声明以强化立场。
两名了解白宫与北京沟通现状的消息人士表示,自本月公布”解放日”关税以来,习近平与特朗普直接对话的可能性极低。他们怀疑特朗普将中方低级别接触误作最高层沟通。
与此同时,白宫正应对贸易摩擦引发的国内经济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周二警告称,关税将重创全球经济并引发金融危机。经济衰退风险与通胀再起的预测已引发股市恐慌——这是特朗普历来最关注的经济指标之一。
“中国显然乐于展示其经济实力与持久力,特别是其政治抗压能力远超特朗普,”曾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商务部提供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的乔治城大学教授马克·布施指出。
特朗普政府似乎真心认为仍能迫使习近平回到谈判桌。周四他在Truth Social发文,暗示因中国拒收三架波音飞机应”违约”,对近期频频示好习近平的总统升级言辞。”波音应该因中国拒收已完工的订购飞机而违约。这只是中国多年来对美行径的冰山一角,”特朗普写道。
本周特朗普曾考虑降低对华关税,但贝森特与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周三强调不会单方面行动。换言之,总统需要看到中方先让步。
一位匿名政府官员透露,中方的让步可能包括:停止汇率操纵、取消维持出口产品低价的国家补贴、终止窃取美国知识产权。”他们不动,我们绝不会动,”该官员表示。
据路透社周五报道,中国政府愿对医药等经济必需品降低关税。但北京是否准备安排元首会晤以推动全面减税并为新贸易协议铺路尚不明朗。
“他们清楚特朗普处境艰难,就像放任劲量兔子耗尽电池般冷眼旁观,认为回应毫无收益,”布罗德曼分析道,”特朗普的行为方式完全背离他们认可的领袖准则。”
白宫多次强调”球在中国那边”以结束僵局。但北京不愿显得屈服于美国压力。这意味着高层对话的破冰可能需要特朗普通过双方信任的幕后渠道率先行动——而这正是他迄今回避的方式。
“可能今晚就会发生,”一位了解白宫与北京沟通现状的人士透露,”特朗普致电与中国关系密切的中间人说:’我们想办法同步宣布开启谈判,谁也不提谁先让步’。”
本文编译于politico,由Kathrin Hille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龙旗解析
一、特朗普关税战略的底层逻辑与矛盾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1.政治目标与经济现实的冲突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是“美国优先”理念的极端化,旨在通过高关税重塑全球供应链、推动制造业回流,并缓解美国财政赤字(2024年联邦赤字达1.8万亿美元)。然而,这种策略基于19世纪的零和贸易观,忽视现代全球产业链的深度依存。例如,中美贸易中60%为中间品贸易,关税升级直接打击依赖中国零部件的美国下游企业,导致成本上升甚至破产。
案例:美国钢铁企业因关税保护获得短期利润,但汽车制造商因进口零部件成本飙升被迫裁员或转移生产线。
2.国内政治博弈的困境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受民粹主义驱动,迎合铁锈地带选民对制造业复兴的期待。但其政策实际效果与承诺脱节:
农业受损:2018-2019年贸易战导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骤降30%,中国转而从巴西进口;2025年关税战再起,美国大豆协会警告行业可能崩溃。
企业反弹:苹果、耐克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股价因关税威胁下跌,迫使特朗普临时豁免部分科技产品关税,暴露政策妥协性。
二、关税战的“反噬效应”与结构性风险
1.通胀螺旋与消费者负担
美国对华商品平均关税从2.7%飙升至15.4%(首任期),若第二任期关税提升至60%,预计将导致美国CPI上涨1.5-2个百分点。消费者承担约90%的关税成本,加剧“滞胀”风险。
数据:耶鲁预算实验室预测,2025年关税或致美国74万人失业,纺织、电子、汽车行业首当其冲。
2.全球供应链断裂与技术脱钩的悖论
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迫使产业链转移,但半导体、稀土等关键领域短期内难以脱离中国:
科技行业:台积电、英伟达等企业仍依赖中国生产的中间材料,美国本土缺乏替代产能。
盟友离心:对欧盟、日本征收“对等关税”引发报复,削弱西方联合对华阵线,反而促使欧洲加速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三、中国的反制与战略韧性
1.对等反制与内需驱动
中国将美国商品关税同步提升至125%,并宣布“最后一次反击”,转向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降低对美市场依赖。2024年中国GDP增长5%,新能源、芯片等领域技术突破增强抗压能力。
案例:华为突破5G封锁,中芯国际实现7纳米芯片量产,削弱美国技术制裁效果。
2.全球规则重构中的主动性
中国通过RCEP、金砖扩容等机制深化区域合作,并推动WTO改革,削弱美国单边主义影响力。同时,中国对全球半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使其在关税战中拥有更广泛的外交筹码。
四、特朗普贸易战的“自我挫败”前景
1.经济逻辑的不可持续性
特朗普宣称关税可增加财政收入(预计年收4000亿美元),但2024年美国关税实际收入仅829亿美元,无法填补减税和补贴的财政缺口。若持续加码,可能引发美股崩盘与债务危机。
2.政治声望的损耗
关税战初期或可提振民粹支持,但长期经济受损将动摇选民基础。例如,铁锈地带选民若因企业倒闭失业,可能转向反对特朗普。
3.全球秩序的反制
多边贸易体系虽受冲击,但欧盟、东盟等经济体加速“去美元化”与区域合作,美国单极霸权进一步衰落。
结论:为何“执着于胜利”反致失败?
特朗普的关税战本质是“用19世纪手段解决21世纪问题”,其核心矛盾在于:
目标与手段错配:试图通过保护主义实现产业复兴,却破坏全球化分工下的效率红利;
国内与国际失衡:迎合国内民粹却牺牲盟友利益,加剧美国孤立;
短期政治收益与长期经济代价:关税成为选举工具,但结构性经济问题无解。
若持续固守关税武器,特朗普或将重蹈历史覆辙——如同20世纪80年代日本车企通过合作而非对抗化解关税危机,中国的战略韧性可能使美国在贸易战中“赢得战役,输掉战争”。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