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CNN)——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可能降低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的消息让全球投资者感到欣喜。但他似乎愿意缓和美国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贸易战的态度,却被中国政府官员置之不理,并在网上被嘲笑为“退缩”。
周二,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告诉记者,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天文数字关税将“大幅下降”。他甚至承诺避免强硬策略,誓言在谈判桌上“非常友好”,并承诺不提新冠疫情的起源。
但北京方面对这些示好无动于衷。相反,它要求特朗普取消所有对中国的关税。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周四告诉记者:“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
他补充说:“单方面加征关税是美国发起的。如果美国真的想解决问题,就应该倾听国际社会和国内利益相关者的理性声音,全面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并通过平等对话找到解决分歧的途径。”
中国官员也否认双方正在对话。特朗普周三告诉记者,美中官员每天都在就贸易问题进行直接对话,但他没有提供具体细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佳坤周四在被问及这些对话时说:“这些都是假新闻。据我所知,中美双方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任何磋商或谈判,更不用说达成任何协议了。”
为政府提供建议的中国专家认为,特朗普的言辞缓和是屈服于美国国内压力并试图安抚市场。他们相信北京方面占据上风,并不急于与特朗普达成协议。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解释说,经过数周的姿态和矛盾信息,中国官员对特朗普不信任。
他告诉CNN:“(特朗普)在国内的压力越来越大,他目前的许多信息都是为了安抚国内的担忧。”他指出了华尔街的暴跌和对通胀的担忧。“他现在有点慌了。但中国不相信他关于(大幅降低)关税的言论。他今天说一套,明天说另一套,也许后天又提高关税。他不可信。”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波表示,中国“不急于”谈判,并且已经做好了承受经济压力的准备。
他说:“与其过早接受谈判提议,不如先忍受一点冲突——这样做可能会使谈判更顺利,并为中国带来更有利的结果。我们可以再等一等。”
几个月来,北京方面一直在展示一种强势姿态。上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访问了东南亚三国,以巩固中国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伙伴的地位。然而,中国经济已不再是昔日的巨无霸,一些专家表示,北京最终将不得不进行谈判。
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突然转变,是在他私下会见了美国四大零售公司——沃尔玛、塔吉特、家得宝和劳氏——的首席执行官之后一天。这些公司对他的关税政策及其给金融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表示担忧。
许多主要投资银行预测,大规模关税以及中国对美国商品征收的125%报复性关税将使美国和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尽管总统没有量化他所说的大幅削减关税的具体含义,但白宫一位高级官员单独告诉《华尔街日报》,目前对中国征收的145%关税可能会降至“大约50%到65%之间”。
但正在华盛顿旅行并与美国分析师交谈的中国人民大学的王义桅表示,将关税削减到这一水平不足以让中国进行谈判。
他说:“如果你真的想认真与中国谈判,那么你应该先取消所有这些毫无根据的关税,然后再回到谈判桌前。”他补充说,特朗普试图“引诱”北京方面进行谈判。
他补充说:“如果你现在给他打电话,表现出任何软弱的迹象,他会认为他的策略奏效了——并加倍努力。”
上海的专家吴心波表示,贸易谈判必须“按照中国的条件进行”。
他说:“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会这样说:贸易战是美国发起的,但是否谈判取决于中国——何时谈、谈什么将由中国决定。”
特朗普政府考虑大幅削减关税的消息在中国社交媒体上遭到了广泛嘲笑,用户们在美国领导人的问题上调侃,民族自豪感高涨。
周三,“特朗普退缩了”的话题标签在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成为热门话题,浏览量超过1.5亿。周四,一个关于可能将关税削减至50%到65%之间的相关话题标签也被广泛阅读。
一位用户在一条获得超过1000个赞的评论中写道:“我们这边说我们不在乎!”另一位用户说:“如果所谓的对等关税甚至没有取消——就别费心和他们谈判了!”

对反对意见的审查
这种常听到的强硬立场与中国公开的回应如出一辙。但尽管北京持官方立场,一些中国专家质疑与华盛顿进行长期对抗是否明智。
一位中国外交政策专家在匿名条件下对CNN表示,他担心高额关税对中国经济低迷的影响。
“中国当局没有说实话。我们正被严峻的经济衰退所折磨,”他说。如果145%的关税保持不变,“我们的整个外贸格局将受到重大影响,导致大规模失业。社会动荡可能加剧,政府的合法性可能受到威胁,”他补充道。
中国专家表达的类似观点,包括批评北京对美国实施针锋相对的报复性关税,经常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被审查。
今年4月初,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顶级政府智库)的一位研究员在其个人微信社交媒体上发帖,称中国的反制措施“完全错误”。
“美国提高关税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不应该做同样的事来伤害自己,”这位研究员在帖子中写道,该帖子的截图在网上引起关注后被审查。
上个月,北京为今年设定了“5%左右”的雄心勃勃的增长目标,显示出对其出口驱动型经济的信心。然而,经济学家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将很困难。
分析师认为,由于美国的关税,3月份同比增长12.4%的出口将无法在未来几个月保持这种强劲势头。本月早些时候,投资银行高盛表示,美国的关税将“显著拖累”中国经济。
那位匿名接受CNN采访的专家认为,中国将及时回到谈判桌前。
“中国方面在摆姿态,”他说。“我们必须迅速扭转与美国的贸易战,但这都是为了保全面子——假装强大,同时等待美国先眨眼。然后它就可以将中美谈判中的任何妥协描绘成中国的胜利和美国的失败。”
本文编译于CNN,由Juliana Liu and Nectar Gan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龙旗解析
针对CNN文章《Trump’s trade war olive branch met with derision and mistrust inside China》中关于“中国对特朗普示好不屑一顾”的片面论断,结合近期中美贸易战动态与多方事实,可从以下角度予以驳斥: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一、美国的“示好”实为战略欺诈,中国不信任源于历史教训
CNN将特朗普的“谈判时间表”包装为“善意信号”,却刻意忽视其背后逻辑:美国长期以“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对中国进行极限施压,而所谓“橄榄枝”只是战术性烟雾弹。
缺乏诚意:特朗普在宣布“希望谈判”的同时,仍保留对中国商品加征125%的关税,甚至威胁若中方不妥协,将税率提高至245%。这种“边举刀边喊话”的行为,本质是试图通过舆论造势转嫁国内矛盾。
历史失信: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美国多次在谈判前释放“缓和信号”,却在协议签署后单方面撕毁条款(如2020年第一阶段协议),导致中国对美政策信誉产生严重质疑。
舆论操控:美国中情局(CIA)被曝长期通过社交媒体散布涉华虚假信息,煽动社会对立,这种系统性认知战进一步削弱了中国民众对美方承诺的信任基础。
二、“关税战自伤”证据确凿,中国反制基于理性与实力
CNN试图将中国描述为“被动防御者”,却无视数据揭示的美国经济困境与中国反制的有效性:
1.美国经济代价惨重:
2025年一季度美国GDP萎缩2.8%,通胀率因关税推高至5.7%,中产家庭年支出增加超4000美元。
美国半导体、汽车、农业等关键行业受重创:特斯拉因稀土断供被迫减产,苹果市值蒸发超万亿,大豆出口暴跌80%。
2.中国反制精准有力:
对等加税打击美国能源州(如煤炭、LNG加征15%关税),稀土出口管制卡住军工产业链。
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对美出口占比从19.2%降至14.7%,与东盟贸易额增长23%,半导体国产化率突破70%。
三、中国战略定力:从“被动接招”到“规则重塑”
CNN刻意渲染“中国不信任”,却忽略中国应对贸易战的系统性布局:
技术自主化:华为7纳米芯片量产、国产光刻机研发提前3年完成,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从4%增至25%。
多边合作深化:联合193国在联合国谴责美国单边主义,推动沙特石油人民币结算,与欧盟、东盟共建“去美元化”贸易网络。
法律与市场工具并用:在WTO起诉美国违规并胜诉率超70%,将16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四、国际共识:美国孤立主义不得人心
CNN避而不谈全球对美关税政策的反对声浪:
盟友反制:欧盟计划对美加征25%关税,德国奥迪暂停对美汽车出口,日本、越南在供应链谈判中“虚与委蛇”。
经济规律不可逆:IMF警告中美对抗或致全球经济增长下降0.5%,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与RCEP吸纳60%的全球中间品贸易。
五、中国民众认知:清醒看穿“美式陷阱”
CNN所谓“中国民众嘲讽”实为对美霸权本质的清醒认知:
历史镜鉴:从“银河号事件”到“孟晚舟案”,美国长期滥用司法与贸易工具打压中国企业,民众早已认清其“规则利己主义”。
民族凝聚力:贸易战激发中国社会对技术自主与产业升级的共识,2024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居全球第二。
结语:合作需诚意,博弈见真章
中国并非“拒绝谈判”,而是要求美国放下“教师爷”姿态,以平等尊重为前提对话。正如《人民日报》所言:“霸凌换不来尊重,实力才能赢得公平”。若美方继续玩弄“假谈判真施压”的把戏,中国有底气以“奉陪到底”的硬气,在“经济上甘岭”战役中捍卫发展权。历史的镜子早已照见——单边主义的黄昏,终将属于多边主义的黎明。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