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正全面展开。
中国对美出口面临高达245%的关税,北京方面则对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征收125%的关税作为回击。随着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消费者、企业和市场正准备迎接更多的不确定性。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的政府多次表示愿意对话,但警告称,如有必要,将“奉陪到底”。
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的五张王牌,以下是北京方面为应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而准备的武器库。
中国能够承受痛苦(在一定程度上)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意味着它比其他较小的国家更能吸收关税的影响。
拥有超过十亿人口的中国还拥有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这可以为受到关税冲击的出口商减轻一些压力。
北京仍在摸索应对之策,因为中国人的消费支出不足。但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从家电补贴到为退休人员提供“银色列车”旅游服务,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给了中国共产党更大的动力来释放国内的消费潜力。
领导层可能“非常愿意忍受痛苦,以避免向他们认为是美国侵略的行为屈服”,华盛顿特区彼得森研究所的美中贸易专家玛丽·洛夫利本月早些时候告诉BBC新闻时段。
作为一个威权政体,中国对痛苦的承受能力更高,因为它对短期舆论的担忧要少得多。没有即将到来的选举来评判其领导人。
然而,社会动荡仍是一个担忧,尤其是因为已经存在对持续的房地产危机和失业的不满。
关税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对只经历过中国崛起的年轻人来说又是一次打击。
党一直在诉诸民族主义情绪来为其报复性关税辩护,官方媒体呼吁人们“共克时艰”。
习近平主席可能感到担忧,但到目前为止,北京方面表现出了一种反抗和自信的态度。一位官员向全国保证:“天不会塌下来。”
中国一直在为未来投资

中国一直被誉为世界工厂,但它已投入巨资,致力于成为更为先进的制造强国。
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与美国展开了科技主导权的竞争。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芯片和人工智能等本土科技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
例如,被誉为ChatGPT强劲对手的聊天机器人DeepSeek,以及去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比亚迪。苹果公司正逐渐失去其宝贵的市场份额,被华为和Vivo等本土竞争对手抢占。
最近,北京宣布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投入超过1万亿美元,以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
美国企业试图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但他们在其他地方难以找到同等规模的基础设施和熟练劳动力。
中国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制造商们,为该国积累了长达数十年的优势,这一优势需要时间才能复制。
这种无与伦比的供应链专业知识和政府支持,使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成为强大的对手——从某种程度上说,自特朗普上一任期以来,北京一直在为此做准备。
特朗普1.0的教训

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以来,北京加快了其超越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未来规划。
中国向一项有争议的贸易和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该项目更广为人知的名称是“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所谓“全球南方”国家的联系。
随着中国试图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与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贸易不断扩大。
美国农民曾经供应了中国40%的大豆进口,如今这一数字徘徊在20%左右。在上一场贸易战后,北京加大了大豆的国内种植,并从巴西购买了创纪录数量的大豆,巴西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
“这一策略一箭双雕。它剥夺了美国农业带曾经的市场,并提升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信誉,”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所副教授Marina Yue Zhang表示。
美国不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这一位置现在属于东南亚。事实上,2023年中国是6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几乎是美国的两倍。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在2024年底创下了1万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纪录。
这并不意味着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贸易伙伴。但这确实意味着华盛顿将中国逼入困境并不容易。
有报道称白宫将利用双边贸易谈判孤立中国,北京已警告各国不要“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达成协议”。
这对世界大部分地区来说将是一个不可能的选择
“我们不能选择,也永远不会选择(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马来西亚贸易部长东姑扎夫鲁上周告诉BBC。
中国现在知道特朗普何时会退缩

特朗普在4月初宣布全面加征关税后,面对股市暴跌仍坚持立场,将惊人的关税比作“良药”。
但在美国国债遭遇猛烈抛售后,他态度急转,暂停了大部分关税90天。美国国债长期以来被视为安全投资,但贸易战动摇了人们对这一资产的信心。
此后,特朗普暗示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局势有所缓和,称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
因此,专家指出,北京现在知道债券市场可以动摇特朗普。
中国还持有7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日本是美国坚定的盟友,是唯一持有更多美国国债的非美持有者。
一些人认为,这给了北京杠杆:中国媒体经常提出出售或暂停购买美国国债作为“武器”的想法。
但专家警告称,中国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毫发无损。
相反,这将导致北京在债券市场的投资遭受巨大损失,并动摇人民币的稳定。
张博士表示,中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用美国国债施加压力。“中国握有谈判筹码,而不是金融武器。”
对稀土的控制

然而,中国可以武器化的是其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的近乎垄断地位,稀土是一系列对先进科技制造至关重要的元素。
中国拥有大量这些稀土矿藏,例如用于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磁铁的镝,以及为喷气发动机提供耐热涂层的钇。
北京已经通过限制七种稀土的出口来回应特朗普的最新关税,其中一些对制造人工智能芯片至关重要。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估计,中国约占稀土产量的61%和提炼量的92%。
尽管澳大利亚、日本和越南已经开始开采稀土,但要切断中国在供应链中的地位还需要数年时间。
2024年,中国禁止了另一种关键矿物锑的出口,锑对各种制造过程至关重要。在恐慌性购买和寻找替代供应商的浪潮中,其价格翻了一倍多。
人们担心稀土市场也可能发生同样的情况,这将严重扰乱从电动汽车到国防的各个行业。
“你能开关的一切可能都依赖于稀土,”Ginger国际贸易与投资公司董事托马斯·克吕默此前告诉BBC。
“对美国国防工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本文编译于BBC,由Koh Ewe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龙旗解析
根据BBC文章《Five cards China holds in a trade war with the US》及多方信息综合分析,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展现的战略反制能力可归纳为以下五张核心王牌,其背后的数据支撑与策略逻辑如下: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一、经济韧性:内需驱动与政策托底
中国通过庞大内需市场和政策调控构建“经济安全垫”。2025年首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幅超50%,消费升级政策(如“以旧换新”)计划投入3000亿元特别国债刺激内需。同时,中国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4.6%,通过“一带一路”及RCEP深化区域合作,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1.7万列,与东盟贸易额占外贸总额15.8%,形成“去中心化”贸易网络对冲美国压力。这一策略与美国因关税推高国内通胀(CPI预计达3.5%-4%)、消费者信心指数暴跌至三年最低形成鲜明对比。
二、技术自主:全产业链与技术壁垒
中国在半导体、稀土加工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半导体产业链:武汉光谷化合物半导体产业规模达800亿元,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占全球LED芯片产能80%,并实现232层3D NAND闪存量产。
稀土技术垄断:中国掌握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及90%以上离心萃取专利,分离纯度达99.9999%。美国军工依赖中国稀土,F-35战机每架需400公斤稀土,而中国通过回收技术将J-20稀土消耗降低30%,形成“资源-技术”闭环压制。
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算力超传统超算千万亿倍,为人工智能、密码学等领域建立优势。
三、贸易多元化:全球供应链重构
中国通过多元化策略削弱美国孤立企图:
区域合作:东盟自2023年起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60国建立最大贸易关系,并通过“城市矿山”技术从电子废料中提取稀土,成本仅为传统开采的15%,满足2030年90%的国内需求。
精准反制:针对美国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农产品、稀土等实施差异化限制,例如暂停美国大豆企业输华资质,导致美对华大豆出口暴跌80%。此类措施直击美国农业州及军工产业链痛点,形成政治与经济双重压力。
四、金融博弈:人民币国际化与美元对冲
中国通过金融手段削弱美元霸权:
美债杠杆:持有7000亿美元美债,虽未大规模抛售,但通过CIPS系统(覆盖185国,交易额达175万亿元)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并与沙特、俄罗斯达成石油人民币结算协议。
黄金储备:黄金储备增至2100吨,占外汇储备12%,强化金融安全。同时,美国因关税导致进口成本上升(如半导体设备月增1.2亿美元成本),加剧其通胀与金融市场动荡。
五、资源垄断:稀土与关键材料战略威慑
中国对稀土、钨、锑等关键材料的控制构成“终极王牌”:
稀土出口管制:对钐、钆等中重稀土实施出口限制,迫使美国将矿石运至中国加工后再高价回购成品。
全球产业链依赖:美国需5-10年重构稀土供应链,成本预计攀升4%-8%,而中国通过技术壁垒维持“采矿-冶炼”垂直垄断。例如,美国若切断中国稀土供应,其新能源车、风电产业将面临瘫痪风险。
六、战略趋势:从被动防御到规则重塑
技术标准主导权:中国加速制定6G、AI伦理等国际标准,推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削弱美元体系。
多边规则博弈:通过WTO诉讼机制胜诉率超70%,巩固“规则捍卫者”形象,与发展中国家形成对抗单边主义联盟。
长期生态构建: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48.7万亿元,RCEP区域内中间品贸易占比升至66%,形成“内需+区域合作”双循环。
美国困境与历史警示
美国单边主义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盟友关系分化(如欧盟对美钢铝加征25%关税),而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教训预示全球贸易萎缩风险。中国通过系统性反制,正将危机转化为重塑全球秩序的历史机遇。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