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岁的蒂鲁纳瓦卡苏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经营的纺纱厂,生产节奏明显放缓。
他生产的粘胶纱线——一种用于制作机织服装的常用材料——如今积压在仓库里,因为过去一个月当地工厂的订单量下降了近40%。
这是由于中国进口的粘胶纱线每公斤价格降低了15卢比(约合0.18美元),并大量涌入印度港口。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对输美中国商品加征最高145%的关税,中国制造商开始寻找替代市场。
印度纺织制造商表示,他们正承受着贸易摩擦的冲击,因为中国生产商正在主要纺织中心倾销纱线。尽管中国是粘胶纱线的最大生产国,但印度本土生产了大部分所需粘胶纱线,进口仅用于填补供应缺口。
像蒂鲁纳瓦卡苏这样的纺纱厂主担心,他们的纱线无法在这样的竞争中生存。”我们无法匹配这样的价格。我们的原材料没那么便宜,”他说。
南印度纺纱商协会的贾加迪什·钱德兰告诉BBC,印度南部帕利帕拉姆、卡鲁尔和蒂鲁普尔等纺织中心的近50家小型纺纱厂正在”减产”。许多人表示,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将被迫进一步缩减规模。

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向印度保证,中国不会倾销产品,实际上希望为国内消费者采购更多优质印度商品。他在《印度快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写道:”我们不会进行市场倾销或恶性竞争,也不会破坏其他国家的产业和经济发展。”
但作为亚洲最大经济体,中国是全球几乎所有工业品的最大出口国,从纺织品、金属到化学品和稀有矿产。这种倾销担忧在印度各行业蔓延。
虽然药品及后来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半导体芯片被豁免高额关税,但大量中国出口商品仍面临特朗普政府设置的145%关税壁垒。这些商品正寻求转向印度等其他市场。
日本野村证券指出,这类商品的突然涌入将对亚洲新兴经济体造成”严重破坏”。该机构早前研究显示,在特朗普今年初就任总统前,中国就已向全球市场大量输出廉价商品。
2024年针对中国不公平进口的调查创下历史新高。世贸组织数据显示,该论坛收到近200起针对中国的投诉——创下纪录,其中37起来自印度。
尤其依赖中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印度可能遭受重创。其对华贸易逆差已激增至1000亿美元。3月份电子产品、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推动进口激增25%。
作为回应,印度商务部成立委员会追踪廉价中国商品的流入,其准司法机构正对粘胶纱等各行业进口展开调查。印度近期还对部分钢铁进口征收12%的”保障措施税”,以遏制主要来自中国的廉价钢材冲击本土钢厂。
尽管采取这些保护措施,以及莫迪政府大力推动”印度制造”的宣传,印度仍难以降低对华依赖。即使在2020年后两国边境紧张局势加剧时,进口仍在增长。
新德里贸易专家比斯瓦吉特·达尔指出,政府通过生产挂钩补贴等计划将印度打造成”世界工厂”的努力”收效有限”。印度在制造成品所需的中间产品方面仍严重依赖中国。

尽管苹果等西方跨国公司日益将目光投向印度,试图将组装线从中国分散出去,但印度制造这些手机仍依赖中国零部件。因此,电子等领域的进口大幅增长,推高了印度的贸易逆差。
全球贸易研究倡议(GTRI)智库创始人阿贾伊•斯里瓦斯塔瓦表示,印度不断扩大的逆差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故事”,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印度货币走弱(这本应有利于出口商),但印度对华出口已降至2014年以下的水平。斯里瓦斯塔瓦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这不仅仅是贸易失衡。这是一个结构性警告。我们的工业增长,包括通过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推动的增长,正在刺激进口,而不是建立国内深度。”换句话说,这些补贴并没有帮助印度增加出口。”如果不缩小我们的竞争力差距,我们就无法弥补这一赤字。”
考虑到美中贸易紧张关系带来的机遇,印度需要迅速采取行动。但野村证券还指出,从中国进口大幅增加的国家,制造业增长往往会大幅放缓。阿玛萨资本的阿卡什•普拉卡什对此表示赞同。他在《商业标准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印度私营企业投资不足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它们担心被”中国淹没”。评级机构Icra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随着对中国倾销的担忧日益普遍,以及欧盟等国家要求中国保证其市场不会被淹没,中国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现在正迫切寻求在美国以外确保新的贸易伙伴。达尔表示,中国希望彻底改变这种说法,”它正试图在日益严格的审查中澄清自己”。
达尔表示,尽管北京方面做出了保证,但印度应该利用与这个北方大国关系解冻的机会,就其关于倾销的坚定立场展开适当对话。”这是一个印度必须提出来的问题,就像大多数西方国家所做的那样。”
本文编译于BBC,由Archana Shukla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龙旗解析
一、背景与现状:中美关税战引发中国商品转向印度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1.美国高关税的连锁反应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征收145%的关税后,中国制造商为规避高额关税,开始将出口目标转向印度等替代市场。这导致中国廉价的工业品(如黏胶纱、钢铁)大量涌入印度港口,价格远低于本地产品(如黏胶纱每公斤便宜15卢比),直接冲击印度本土产业。
2.印度纺织业的困境
印度南部纺织重镇的纺纱厂订单减少近40%,50家小型工厂已减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黏胶纱生产国,其低价倾销使印度本地企业难以竞争,原料成本劣势加剧了生存压力。
二、印度对倾销的应对措施与挑战
1.短期保护政策
印度近期对部分钢铁进口加征12%关税,并成立专责委员会追踪中国商品进口情况,对黏胶纱等行业展开调查。
然而,此类措施效果有限。例如,印度对中国电子产品和中间材料的依赖持续加深,2024年贸易逆差扩大至1000亿美元,显示结构性矛盾未解决。
2.长期结构性矛盾
产业依赖问题:尽管印度推行“印度制造”政策,但其制造业仍高度依赖中国中间材料(如电子产品零部件),导致进口需求不降反升。
竞争力不足:印度本土企业缺乏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能力,难以抵御中国低价商品的冲击。专家指出,印度需提升自身竞争力而非依赖保护主义。
三、国际视角与未来展望
1.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中美贸易战促使中国加速开拓新兴市场,但多国(如欧盟)担忧自身市场被中国商品“淹没”,正要求中国承诺避免倾销。印度若无法有效应对,可能成为中美贸易冲突的“次级战场”。
2.潜在解决方案
对话与谈判: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承诺“不搞恶性竞争”,但印度学界呼吁政府通过正式对话明确立场,效仿西方国家要求中国规范贸易行为。
产业升级与政策调整:印度需优化“生产挂钩补贴”政策,推动本土产业链升级,减少对华中间材料依赖,同时吸引外资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四、总结:印度的两难困境
印度在中美贸易战的夹缝中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应对中国商品的倾销压力,又需维持对华供应链的依赖。短期内,保护措施难以扭转贸易逆差;长期来看,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调整贸易结构是根本出路。这一案例也反映出全球供应链重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在贸易博弈中的脆弱性与机遇。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