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内塞承诺,如果他在下个月的选举中获胜,将投资12亿澳元(5.8亿英镑)用于建立关键矿物的战略储备,因为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
这一宣布是在中国对七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限制后作出的,这些稀土元素对先进技术的生产至关重要,包括电动汽车、战斗机和机器人。
中国的控制措施适用于所有国家,但被广泛视为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关税的报复。
阿尔巴内塞表示,澳大利亚将优先考虑对其安全及其合作伙伴安全至关重要的矿物,包括稀土。但他的计划能否挑战中国的主导地位?
什么是稀土矿物,它们为什么重要?
稀土是一组17种元素——之所以被称为“稀有”,是因为它们的提取和精炼极其困难。
像钐和铽这样的稀土对于未来几十年将塑造世界的技术生产至关重要——包括电动汽车和高度先进的武器系统。
阿尔巴内塞提议的储备包括稀土以及澳大利亚是主要生产国的其他关键矿物——如锂和钴。
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有稀土储备。但90%的稀土精炼——使它们能够在技术中使用——在中国进行,这使中国对供应拥有显著的控制权。
这已经吓坏了西方政府。
中国为何限制稀土矿产的出口?
北京方面表示,其对稀土的限制措施是对特朗普对中国输美商品全面加征关税的回应,目前关税税率高达145%。
但分析人士表示,华盛顿方面无法确保稀土供应已成为特朗普政府的主要焦虑之一,尤其是在与北京的外交紧张局势加剧之际。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2019年至2022年间,美国约75%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
西澳大利亚珀斯铁矿研究主管菲利普·基尔希莱希纳告诉BBC,近几十年来,美国和欧盟在认识到稀土重要性方面“失职”,而中国迅速在精炼领域形成了垄断。
“中国扼住了美国和欧洲国防系统的命脉,”他补充道。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本周表示,中国停止出口用于先进磁铁的稀土正在影响该公司开发人形机器人的能力,这是北京有能力对美国公司造成伤害的早期象征。

澳大利亚的提议能改变游戏规则吗?
阿尔巴内塞的提议表示,储备中的矿产将提供给“国内产业和国际合作伙伴”,这很可能是指美国和欧盟等盟友。
但基希莱希纳在欢迎这一“姗姗来迟”的举措的同时,也补充说,该提议“不会解决问题”。
根本问题在于,即使澳大利亚储备了更多的关键矿产,稀土的精炼过程仍将主要由中国控制。
锂——虽然不是稀土,但却是生产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关键金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澳大利亚开采了全球33%的锂,但只精炼和出口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中国虽然只开采了全球23%的锂,却精炼了57%的锂。
作为其“澳大利亚制造未来”计划的一部分,澳大利亚一直在投资稀土精炼,旨在利用该国的关键矿产储备推动绿色转型。
总部位于西澳大利亚州珀斯的阿拉弗拉稀土公司去年获得了8.4亿澳元的资金,用于建立该国首个稀土矿和精炼厂。去年11月,澳大利亚还开设了首个稀土加工厂,同样位于西澳大利亚州,由莱纳斯稀土公司运营。
但据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称,预计至少在2026年之前,该国仍将依赖中国进行精炼。

美国和将如何应对?
中国一直在试图利用特朗普带来的波动。
在一系列澳大利亚报纸的社论中,中国驻堪培拉大使抨击了华盛顿的全球贸易方式,并呼吁澳大利亚与北京“携手合作”——阿尔巴尼斯迅速拒绝了这一提议。
澳大利亚在与特朗普的会谈中大力宣传其资源产业。一些关键矿产被免除了他对大多数澳大利亚产品进口征收的10%关税。
但分析人士表示,阿尔巴尼斯的提议主要是为了保护澳大利亚及其合作伙伴免受中国等战略对手的影响。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告诉BBC,阿尔巴尼斯的计划比之前的提议“更为复杂”,因为它包括了在经济紧张时期出售澳大利亚资源的能力。
她补充说,如果中国实施出口管制,澳大利亚可以开始出售更多的矿产储备,以帮助降低全球市场价格,并削弱中国在定价方面的控制权。
但她表示,澳大利亚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中国。
“如果(澳大利亚的)目标是服务于西方,特别是对美国来说,成为更有用的工具,那么中国仍有可乘之机——最重要的是精炼环节。”
本文编译于BBC,由James Chater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龙旗解析
一、中国暂停稀土出口的背景与影响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1.战略反制与供应链武器化
中国自2023年起逐步强化稀土出口管制,2025年4月宣布暂停部分稀土金属和磁体出口,作为对美加征关税的反制工具。此举直接威胁全球高科技产业,尤其是新能源、国防和电子制造领域,因其依赖稀土磁体生产核心部件(如电动车电机、风力发电机、导弹制导系统等)。
2.中国的市场主导地位
中国控制全球约60%的稀土加工产能,精炼稀土占比更高达90%,且在重稀土(如镝、铽)领域近乎垄断。其技术优势源于数十年积累的萃取分离工艺和规模化生产,形成从采矿到磁体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二、澳大利亚的替代潜力与挑战
1.资源优势与开发进展
澳大利亚稀土储量全球第六,且近年加速开发。例如:
阿拉弗拉(Arafura)的诺兰项目计划2024年试开采,目标覆盖全球5%的钕镨需求。
莱纳斯(Lynas)与美国合作建立加工厂,成为唯一非中国的稀土全分离产能企业。
政府提供补贴支持,如阿拉弗拉获4亿元废弃物设施投资,北方矿业获资金开发氧化镝矿。
2.技术与成本瓶颈
技术依赖:澳大利亚提炼分离技术仍落后于中国。例如,中国稀土纯度达99.9999%,而澳企仅完成实验室级分离实验,尚未实现自动化生产。
经济性不足:中国凭借规模效应和较低环境成本保持价格优势。专家指出,澳企若缺乏政府补贴,难以在自由市场竞争。
3.地缘政治驱动与市场风险
西方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刺激澳企股价飙升(如北方矿业股价单周涨38%),但项目周期长、融资困难。阿拉弗拉股价曾因协议延迟暴跌70%,反映行业波动性。
中国可能通过价格战挤压对手。历史案例显示,中国曾以“战略性倾销”打击新兴竞争者。
三、全球稀土供应链重构趋势
1.西方国家的多元化策略
美国通过《国防生产法案》资助本土稀土分离,日本研发深海稀土泥开采技术,欧盟加速回收技术布局(如法日合资全球最大回收厂)。
但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例如,美国军工企业仍依赖中国镝元素,若断供将导致生产停滞。
2.中国的长期主导地位
即使出口受限,中国通过技术壁垒维持产业链核心地位。例如,稀土分离技术被列入禁止出口目录,限制他国复制其生产模式。
四、结论:澳大利亚的机遇与局限性
澳大利亚具备成为“第二选择”的资源基础和政治条件,但受限于:
技术代差:需突破中国专利封锁,提升分离效率;
成本竞争力:依赖补贴难以持续;
地缘风险:中美博弈可能挤压第三方市场空间。
短期内,澳大利亚可填补部分中重稀土缺口(如镝、钕镨),但无法动摇中国在精炼和磁体制造领域的统治地位。全球稀土供应链的“去中国化”将是长期且高成本的进程。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