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还表示他“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杰伊·鲍威尔
在唐纳德·特朗普表示将”大幅”削减对华关税,并”无意”解雇美国央行主席杰伊·鲍威尔后,全球股市出现上涨。
总统周二在华盛顿对记者表示,他计划在贸易谈判中对中方“非常友好”,并称如果两国能达成协议,双方的关税都可能降低。他还说:“会有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
这些言论引发华尔街新一轮上涨,标普500蓝筹股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收盘涨幅均超过2.5%。隔夜亚洲市场,日本日经指数上涨近2%,香港恒生指数攀升2.4%,韩国综合股价指数收涨1.6%。
周三早盘交易中,涨势蔓延至欧洲,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1.6%,意大利富时MIB指数上涨1.1%。德国DAX指数上涨2.6%,法国CAC指数上涨2.1%。
投资者信心回升还源于特朗普向记者表示不会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举逆转了前一日因总统称央行负责人为”大输家”引发的市场下跌。
特朗普多次批评美联储主席拒绝降息,上周更暗示他可能在鲍威尔明年5月任期结束前提早解雇这位央行行长。
美联储主席对贸易关税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表示担忧后,特朗普上周在其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发文称鲍威尔的解职”刻不容缓”。
然而白宫关于美国央行将保持独立性的表态,以及可能降低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的前景,共同推动了周三股市上涨。
美元在周二触及三年低点后回升,对一篮子主要货币上涨0.25%。
受降低关税对全球经济损害可能减弱的预期推动,周三油价同步上涨,布伦特原油突破每桶68美元。美国针对伊朗液化天然气和原油运输大亨赛义德·阿萨杜拉·伊玛目乔梅的新制裁措施也助推了涨势。
与此同时,黄金这一传统避险资产从周二创下的每盎司3500美元历史高位回落,交易价格降至约3307美元。
本文编译于卫报,由Lauren Almeida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龙旗解析
卫报文章《Stock markets rise as Trump says he will reduce tariffs on China ‘substantially’》聚焦于特朗普释放降低对华关税信号后全球股市的短期反弹,揭示了市场对中美贸易博弈的复杂预期与政策反复性之间的矛盾。以下结合2025年4月23日的时效背景,从政策动机、市场逻辑、中美博弈及潜在风险四个维度展开解读: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一、特朗普“降关税”表态的政策动机
1.经济压力倒逼政策调整
特朗普此前对华加征145%关税,导致美国企业供应链成本激增,例如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季度利润下降12-18%。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模型预测,现行关税将使美国长期GDP减少6%,中产家庭承受22万美元终身损失。面对经济衰退风险(预测衰退概率达50-80%),特朗普需通过缓和关税缓解压力。
2.资本市场动荡的政治风险
4月初的“黑色星期一”导致标普500指数年内预测均值下修7.5%,美债波动率升至2020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特朗普为稳定市场信心,避免选举年经济崩盘,选择释放“降关税”信号对冲风险。
3.对华谈判的战术性试探
美财长贝森特称“目标非脱钩,可能2-3年内达成协议”,但中方未正式回应。特朗普试图以“降关税”为筹码,重启停滞的谈判进程,同时转移国内对“关税自伤”的批评。
二、市场反应的逻辑与局限
1.短期情绪驱动与技术性反弹
消息公布后全球股市温和上涨,但涨幅有限:A股仅涨0.5%,日股涨不足2%。这反映市场对“口头承诺”的谨慎态度,需实质性协议支撑信心。此前类似信号曾引发剧烈波动,例如4月9日中国反制84%关税导致纳斯达克期货暴跌0.8%。
2.资本流动的结构性分化
避险资产黄金价格下跌,但美债收益率未显著下行,美元指数冲高回落,显示投资者对长期风险仍存疑虑。这与美国国债作为储备资产的信任危机相关,德国、日本已开始减持美债。
3.行业预期分化
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如波音、页岩油厂商)股价反弹,但受关税直接冲击的零售、制造业板块仍低迷。市场更关注政策能否缓解特定行业压力,而非整体性利好。
三、中美博弈的深层矛盾
1.中方的“冷处理”策略
中国外交部回应强调“不愿打但不怕打”,要求美方停止威胁讹诈。此前强硬反制(如84%关税)已展现决心,市场对中方“以拖待变”策略形成共识——即利用美国内部分裂与经济压力迫使让步。
2.特朗普政策的可信度危机
政策反复性削弱市场信任:4月2日宣布全球加税,一周后暂停多数国家关税但对华升级。此次“降关税”表态缺乏具体时间表与路线图,被质疑为选举年临时性安抚。
3.多边贸易体系的离心倾向
欧盟、墨西哥等经济体加速“去美国化”供应链布局,例如欧盟对美加征25%关税,墨西哥拒绝配合美国对华附加税要求。即使中美缓和,全球贸易格局重塑已不可逆。
四、潜在风险与未来展望
1.政策落空的系统性风险
若“降关税”仅停留于口头,市场可能报复性下跌。沃顿模型指出,现行关税的经济损害是同等企业税上调的两倍,拖延越久,衰退风险越高。
2.美联储政策的掣肘
特朗普施压降息,但鲍威尔坚持抗通胀优先。货币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冲突可能加剧市场波动,例如3月美联储降息预期落空曾导致美债收益率飙升18个基点。
3.地缘政治的黑天鹅
中美在科技(如半导体)、安全(如TikTok问题)等领域的摩擦可能外溢至贸易领域。若谈判破裂,145%关税长期化将引发全球供应链断裂。
结论:象征性缓和与实质性博弈的并行
卫报文章揭示的核心矛盾在于:市场短期情绪与政策长期不确定性之间的撕裂。特朗普的“降关税”表态本质上是危机管控的权宜之计,而非战略转向。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关注两大信号:
中美谈判重启的实质进展(如工作组建立、关税豁免清单);
美国本土经济数据(如零售库存周转率、制造业PMI)是否验证政策效果。
历史隐喻:此情景类似2019年中美“关税休战”,但当前美国国内政治极化与全球经济多极化程度更深,任何单边让步的空间均被压缩。若特朗普无法在6个月内达成阶段性协议,市场或将进入“适应性衰退”的新常态。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