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盛顿时报》记者报道:中美两国正展开一场全面的宣传战,双方都在竭力渲染己方在关税战中的叙事,试图将对方描绘成在逆境中脆弱崩溃的形象。中方巧妙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制作了一系列AI生成的视频和表情包,将美国人刻画为肥胖不健康的形象,同时嘲讽美国试图夺回制造业岗位的企图——这些岗位被特朗普等人称为”被中国窃取”。
这些视频暗示中国人如今认为这些岗位属于低端技能,而中国已准备好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将苦力活留给美国人。
多位中国视频博主持续发布内容,展示中国过去二十年打造的惊人基础设施,同时对比美国陷入的城市衰败与反乌托邦困境——昔日引以为傲的纽约、洛杉矶等城市,如今在北京、上海等流光溢彩的中国大都市面前相形见绌。
中国宣传攻势还转向人身攻击。本周早些时候,大量抖音短视频戏仿美国副总统J·D·万斯,因其曾称”美国用从中国乡巴佬那里借来的钱,购买中国乡巴佬制造的产品”激怒中方。中国网友回击称这位来自阿巴拉契亚山区的”乡巴佬”(万斯成长地)言辞粗鄙。
即将访印的万斯最终脱离原生环境,凭借描写家族危机的畅销书《乡下人的悲歌》跻身政坛。但中国评论界对其猛烈抨击,博主们发布视频将他塑造成涂粉红指甲油、画浓重眼线的女装形象。
白宫新闻秘书卡洛琳·莱维特同样成为靶心——中国网民每日紧盯其新闻发布会着装,试图发现”中国制造”痕迹。过去一周,网友两次从中国电商平台找到与她穿着同款的连衣裙。
双方还搬出立场鲜明的”专家”助阵。尽管特朗普宣称中方正向白宫伸出橄榄枝(中方未予回应),这场日益激烈的贸易战仍无缓和迹象。北京派出英语流利的民族主义者如高志凯阐释中方立场,美方则启用彼得·张、约翰·吴等华裔人士渲染关税战对中国的打击及美国必胜论。
社交媒体上,”中国观察”等频道发布视频称中国工厂库存积压、停产裁员。其近期标题包括《关税战重创更多中国工厂,衰退浪潮席卷城市,数百万人失业》《关税战引发中国失业潮,支持特朗普推翻中共声浪高涨》。
本文编译于印度时报,由Chidanand Rajghatta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一、宣传战的本质与历史沿革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文章标题中“torch”(焚烧)一词隐喻中美双方在舆论场上的相互攻击已升级为系统性、战略性的意识形态对抗。宣传战被定义为“以信息传播为手段,通过瓦解敌方立场、争取第三方支持来达成政治目标的斗争”,其形式包括舆论战、心理战、认知战等。
历史根源:美国在冷战期间已形成成熟的宣传战体系,例如成立心理战略委员会、利用“美国之音”等媒体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并成功推动苏联的和平演变。当前对华策略被视为冷战经验的延续,但中国已发展出更具防御性和主动性的舆论反击能力。
技术迭代:互联网时代,宣传战从传统媒体转向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算法推送、水军操控(如印度观察到的“成群出动的答题、点赞和评论”)实现精准信息渗透。
二、中美宣传战的焦点议题与策略对比
1. 美国的攻击性叙事
议题选择:聚焦“民主自由”与“专制威胁”的二元对立,将中国塑造为“修正主义强权”。例如,华尔街日报曾将中国类比为“德日法西斯”,并通过“实验室泄漏论”等议题削弱中国国际形象。
手段升级:结合经济胁迫(如对华高关税、技术封锁)与舆论施压,形成复合型攻势。例如,美国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限制中国半导体发展,同时渲染中国技术威胁。
2. 中国的防御与反制
核心话语:强调“多边主义”与“发展权”,以“美国胁迫外交”为突破口揭露其霸权本质。中国外交部多次援引美国对古巴、伊朗等国的制裁案例,证明其“规则双标”。
科学叙事:在病毒溯源问题上,中国联合世卫组织发布报告,并指责美方政治操弄阻碍全球抗疫合作。这种以事实为基础的回应策略,旨在分化西方阵营中的理性声音。
三、宣传战的深层动因与全球影响
1. 结构性矛盾
技术霸权争夺:美国对华为、TikTok的封杀不仅出于安全考虑,更是为遏制中国在5G和社交媒体领域的话语权扩张。
国际秩序重塑: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挑战美国主导的价值观体系,而美国试图以“民主联盟”围堵中国影响力。
2. 对第三方的影响
印度的“骑墙困境”:尽管印度试图在中美博弈中渔利(如高调宣称关税战是“崛起良机”),但其制造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70%的生产设备来自中国)暴露出“取代中国”的虚幻性。莫迪政府在中美间的反复摇摆,折射出发展中国家在意识形态站队与经济利益间的两难。
全球南方分化:美国拉拢印度、越南等国的技术合作(如半导体联盟),实质是构建“去中国化”产业链,但印度基础设施薄弱、政策反复等问题导致成效有限。
四、未来走向与潜在风险
1.技术驱动的舆论战升级: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可能被用于制造更隐蔽的虚假信息,例如深度伪造视频或自动化舆论操控,加剧认知混乱。
2.多边平台的争夺:世贸组织改革、气候变化等议题将成为中美争夺规则制定权的关键战场,宣传战将从“攻击对手”转向“争取中间国家认同”。
3.危机爆发点:台湾、南海等议题若被美方操作为“民主与威权对抗”的象征,可能触发更激烈的舆论对抗甚至误判风险。
结语
印度时报此文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中美宣传战不仅是话语权的争夺,更是两种发展模式、国际秩序愿景的碰撞。美国的“价值观同盟”与中国的“命运共同体”叙事,正在重塑全球意识形态版图。而夹缝中的国家如印度,其投机策略的失败(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警示我们:在“后真相时代”,唯有夯实内功、坚持战略定力,才能避免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