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部iPhone都附带一个标签,标明其设计于加利福尼亚。
苹果为何陷入困境?尽管这个主宰我们生活的光滑矩形确实在美国设计成型,但它很可能诞生于数千英里外的中国——这个受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最严重的国家,目前部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已飙升至245%。
苹果公司每年售出超过2.2亿部iPhone,根据多数估算,其中九成产自中国。从光洁的屏幕到电池组,苹果产品中的众多零部件都在中国制造、采购并组装成iPhone、iPad或Macbook。大部分产品被运往苹果最大的市场——美国。
幸运的是,特朗普上周突然将智能手机、电脑和其他一些电子设备排除在关税清单之外。
但这种喘息是短暂的。
这位总统随后暗示将有更多关税措施:”没有人能’逃脱惩罚'”,他在Truth Social上写道,同时其政府正在调查”半导体及整个电子供应链”。
苹果曾标榜为优势的全球供应链,如今却成了软肋。
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美中两国原本相互依存,而特朗普令人震惊的关税政策一夜之间颠覆了这种关系,引发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究竟谁更依赖谁?
一条生命线如何变成了威胁
中国因成为全球最具价值企业之一的装配线所在地而获益巨大。这向西方展示了中国高质量的制造能力,并促进了本土创新。
苹果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最初通过第三方供应商销售电脑。
大约在1997年,当苹果因与竞争对手角力而濒临破产时,它在中国找到了生机。当时年轻的中国经济正对外资企业开放,以提振制造业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直到2001年,苹果才通过一家位于上海的贸易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并开始在该国生产产品。它与在中国运营的台湾电子制造商富士康合作,生产iPod,然后是iMac,随后是iPhone。
随着北京开始与世界贸易——在美国的鼓励下——苹果在这个正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地方扩大了足迹。
当时,中国还没有准备好生产iPhone。但据供应链专家林学平介绍,苹果选择了自己的供应商,并帮助他们成长为”制造业超级明星”。
他举了北京精雕的例子,该公司现在是高速精密机械的领先制造商,用于高效制造先进部件。这家曾经切割丙烯酸的公司并不被认为是机床制造商——但最终它开发出了切割玻璃的机械,并成为”苹果手机表面加工的明星”,林先生说。
2008年,苹果在北京开设了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那一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处于历史最高点。这很快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到了50家门店,顾客排到了门外。
随着苹果利润率的增长,其在中国的装配线也在增加,富士康在郑州运营着世界上最大的iPhone工厂,该工厂后来被称为”iPhone城”。
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苹果成为了西方先进技术的象征——简单而原创且时尚。
如今,苹果最珍贵的iPhone大部分由富士康制造。驱动它们的先进芯片由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台积电在台湾制造。制造过程还需要用于音频应用和摄像头的稀土元素。
根据《日经亚洲》的分析,苹果2024年187家顶级供应商中约有150家在中国设有工厂。
“世界上没有比中国对我们更关键的供应链了,”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去年在一次采访中说。

关税威胁——幻想还是野心?
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苹果公司获得了针对其对中国加征关税的豁免。
但这一次,特朗普政府在撤销部分电子产品关税前,先拿苹果开刀以示惩戒。政府认为高额关税的威胁将促使企业在美国本土生产产品。
“数百万工人拧着小螺丝组装iPhone的大军——这类产业即将回归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本月早些时候接受采访时表示。
白宫新闻秘书卡洛琳·莱维特上周再次强调:”特朗普总统已明确表示,美国不能依赖中国生产半导体、芯片、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关键技术产品。”
她补充道:”在总统的指示下,这些公司正加紧尽快将制造业务迁回美国本土。”
但许多人对这一说法持怀疑态度。
曾担任苹果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的Eli Friedman表示,苹果将组装业务迁至美国的想法”纯属幻想”。
弗里德曼称,自他2013年加入该委员会以来,苹果就一直在讨论供应链去中国化的问题,但美国从来不是备选方案。
他补充说,苹果在随后十年间进展甚微,但在中国严格的新冠封控影响制造业产出后,该公司”确实做出了努力”。
“越南和印度已成为最重要的新组装基地。但当然,苹果的大部分组装仍在中国完成。”
苹果未回应BBC的质询,但其官网显示其供应链涵盖”数千家企业及50多个国家”。

前方的挑战
苹果当前供应链现状的任何改变都将对中国造成巨大打击,该国正试图在后疫情时代重启经济增长。
中国在21世纪初希望成为西方企业制造中心的诸多理由至今依然成立——这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并使该国在全球贸易中获得关键优势。
“苹果正处于美中紧张关系的交汇点,关税凸显了这种暴露的代价,”供应链和运营顾问吉加尔·迪克西特表示。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中国没有屈服于特朗普的威胁,反而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125%的关税。中国还对库存中的一系列关键稀土矿物和磁铁实施出口管制,这对美国造成了打击。
不过毫无疑问,美国仍在其他中国行业征收的关税仍会造成伤害。
而且不仅北京面临更高关税——特朗普已明确表示将瞄准中国供应链上的国家。例如苹果已将AirPods生产转移至越南,该国此前面临46%的关税(特朗普暂停征收90天),因此将生产转移到亚洲其他地区并非易事。
“所有能容纳富士康数万乃至数十万人工厂的亚洲备选地点,现在都面临更高关税,”弗里德曼先生指出。
那么苹果现在该怎么办?

该公司正奋力抵御来自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当前政府正推动先进技术制造业发展以与美国展开竞赛。
林先生指出:”苹果培育了中国电子制造能力后,华为、小米、OPPO等企业得以复用苹果成熟的供应链。”去年,苹果将中国最大智能手机销售商的地位让位于华为和vivo。由于经济低迷导致民众消费乏力,加之ChatGPT在中国被禁用,苹果在追求AI功能手机的消费者群体中也难以保持优势。今年1月甚至罕见推出iPhone折扣促销。
在习近平主席日益收紧的管控下运营时,苹果不得不限制设备蓝牙和隔空投送功能的使用,因中共试图审查民众传播的政治信息。它挺过了波及阿里巴巴创始人、亿万富翁马云的技术行业整顿。
苹果已宣布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3780亿英镑),但这可能不足以长期安抚特朗普政府。鉴于多次政策反复及特朗普关税的不确定性,预计将出现更多意外征税——这可能再次令公司几乎没有回旋余地且时间更为紧迫。
迪克西特表示,智能手机关税若卷土重来不会摧毁苹果,但必将给无法快速解体的供应链带来”运营和政治双重压力”。弗里德曼谈及上周智能手机关税豁免时表示:”显然直接危机的严重性已减轻,但我认为这绝不意味着苹果可以高枕无忧。”
本文编译于BBC,由Annabelle Liang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一、核心矛盾:全球化供应链的脆弱性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文章指出,尽管苹果产品标注“Designed in California”,但其全球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目前约90%的iPhone在中国生产,涉及从零部件制造到组装的完整产业链。这种模式曾是苹果的竞争优势,但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却成为其最大风险点。
关税政策的两难:特朗普政府近期虽豁免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对等关税”,但暗示可能对半导体和电子产品供应链加征新关税。这意味着苹果的供应链随时可能因政策变动而受冲击。
成本与效率的权衡:若将生产线迁回美国,iPhone制造成本或飙升90%,导致终端售价上涨30%-40%。而中国制造业的“热带雨林效应”(即地理集中性带来的高效协同)在其他地区难以复制。
二、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
1.技能密度与产业生态
库克多次强调,中国吸引苹果的核心并非廉价劳动力,而是技能密度——即大量高技能工程师和产业工人的系统化储备。例如,中国一省可召集的模具工程师数量远超美国全国。这种能力支撑了苹果对精密制造(如微米级工艺)的严苛要求。
2.供应链响应速度
中国制造业的即时响应能力惊人:调整iPhone摄像头模具仅需24小时,而其他国家需两周。深圳周边200公里内即可完成iPhone 90%的零部件采购与组装,这种地理集中性大幅降低物流和协同成本。
3.规模与弹性的双重优势
郑州富士康在疫情期间仍完成上亿台iPhone出货,而同等规模的产能调整在美国需动员全国资源。中国特有的劳动力弹性(如春节后快速返岗)和产业链韧性,是苹果应对市场波动的关键。
三、地缘政治下的长期挑战
1.中美“相互依赖”的困境
中国需要苹果维持就业和技术升级(如郑州富士康直接雇佣数十万工人),而苹果依赖中国保障75%的核心产品产能。这种共生关系因贸易战变得脆弱,双方都在试探“脱钩”底线。
2.制造业回流的现实阻碍
印度、越南等替代产地面临技能缺口(如越南模具技师不足中国1%)和产业链分散问题。摩根士丹利数据显示,印度iPhone年产能仅3000万部,远不能满足美国市场需求。
3.品牌形象与成本转嫁难题
若将关税成本完全转嫁消费者,iPhone售价或突破24000元人民币,可能削弱苹果的高端市场地位。而强调“中国制造”标签(如新款iPad标识调整)既是迎合中国市场,也暗含对供应链本土化的妥协。
四、未来展望:苹果的出路与局限
短期策略:通过分散部分产能(如印度货机紧急运输iPhone)和游说政府,缓冲关税冲击,但核心制造仍留在中国。
长期转型:加大对中国清洁能源供应链的投资(如7.2亿元可再生能源基金),以符合全球环保趋势,同时巩固本地化生产优势。
根本矛盾:苹果的全球化商业模式与民族国家利益冲突难以调和。库克所言“中国制造无法替代”,既是对现实的承认,也暴露了科技巨头在逆全球化浪潮中的被动性。
结语
BBC此文揭示了全球化黄金时代落幕后的供应链困局:苹果的“加州设计”离不开“中国制造”,不仅是成本选择,更是产业生态的必然结果。而在技术民族主义抬头的今天,这种依赖既是优势,也是枷锁。未来苹果能否找到平衡点,将决定其能否在“后全球化”时代延续神话。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