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猛龙”战机与尖端导弹首次在与西方技术的实战对抗中经受考验——据称一架法国战机在此次对抗中被击落。
据报道,核武邻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空军上周发生空战,数架印度战斗机被击落,其中至少一架被认为是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
伊斯兰堡在此次空对空作战行动中使用了中国成都制造的J-10C战斗机,巴基斯坦官员称该行动总计涉及超过100架军机。
在”对峙”冲突期间,双方都未跨越边界,但有报道称印度战机在印度境内和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被击落。
法国情报部门消息人士上周三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证实,至少有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这使其成为首架在战斗中被击落的先进4.5代战机。
当前,中国战机的性能正受到华盛顿及其盟友的密切关注,试图从中窥探北京在台海或更广泛印太地区潜在对抗中的战略态势。
专家表示,此次行动证明歼-10战机的性能”在世界舞台上得到了验证”,成飞集团股价飙升三分之一更彰显了投资者的信心。
与此同时,歼-10战机性能的成功展示在西方防务圈敲响警钟,有观点认为它可能成为全球军火贸易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表示,此次展示表明”中国军工制造水平已完全超越俄法”。
他补充说,战场上的胜利意味着台湾应该感到”更加害怕”。
巴基斯坦政治学家法鲁克·萨利姆博士对此评论称:”J-10C击落阵风战机将产生三重效应:确立J-10C作为阵风、欧洲台风战斗机和F-16V等西方战机的有力竞争对手地位;重塑发展中国家战斗机采购偏好;强力推动中国国防出口。”
巴基斯坦约80%的军事装备由中国制造,中方于2022年向伊斯兰堡交付了首批歼-10战斗机。
单发J-10战斗机可携带空对空武器、反舰导弹、精确制导炸弹及火箭弹。
PL-15导弹列装于其武器库中,印度媒体流传的图片表明,该型号导弹可能在周三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被使用了一枚。
这种武器从未在实战中使用过,尽管印度当局尚未证实其使用情况,但该导弹的极远射程与周三飞行员参与的跨境远距离作战相符。
歼-10——自2000年代亮相以来持续升级改进——采用灵活设计理念,既能出色执行空对空作战任务,也具备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
该轻型战斗机采用了俄罗斯技术,被视为中国版的美国F-16与瑞典萨博鹰狮战斗机。
伦敦国王学院国防研究讲师戴维·乔丹向《商业内幕》表示:”可以将J-10C视为大致相当于后期型号的F-16战斗机,但其配备的远程导弹系统等某些功能,可能使它在某些情况下更具优势。”
阵风和巴基斯坦使用的J-10型号均被视为第四代半战斗机,使其处于作战飞机的最前沿。
歼-10C相比早期型号升级了雷达系统,配备中国国产1475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其性能与阵风战斗机搭载的法国泰雷兹RBE2雷达类似。
尽管两款战机都具备超音速能力,但歼-10C的速度更快,最高可达2.2马赫,而阵风战斗机的最高速度为1.8马赫。
与此同时,”阵风”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更大——达3700公里,而歼-10C为2940公里——使其更适合执行远程任务。
西方分析人士称,未来冲突中可能部署的一些先进武器在实战中的使用将受到细致入微的审视,但周五强调,目前要得出明确结论还为时过早。
“中国、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空中作战力量群体会非常热衷于尽可能多地获取有关战术、技术、操作程序、使用装备类型、有效手段及失效方案等战场真实情报,”国际战略研究所军事航空航天高级研究员道格拉斯·巴里表示。
防务专家警告称,不应将歼-10表面上的成功视为其优越性的证明,并暗示印度方面的飞行员失误等其他因素可能起了作用。
印度空军周日回应是否遭受损失的问题时称,”损失是战斗的一部分”,但未透露细节,并补充说上周与巴基斯坦交战后所有飞行员均已返回国内。
双方在四天内向对方领空派遣无人机并投掷其他弹药,导致数十人死亡。此次冲突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造成26人死亡的袭击事件两周后。
新德里表示此次袭击得到了伊斯兰堡的支持,这一指控遭到巴基斯坦的否认。
本文编译于每日邮报,由ELENA SALVONI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龙旗解析
一、技术对比:J-10C与阵风战机的性能优势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1.代际定位与雷达系统
J-10C与阵风同属4.5代战机,但J-10C搭载的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探测距离更远,且采用隐身涂层技术,雷达反射面积(RCS)低于阵风。法国IFRI报告指出,阵风缺乏雷达隐身能力,使其在面对现代空战体系时处于劣势。
2.导弹系统的代差突破
PL-15E远程导弹:巴基斯坦使用中国提供的PL-15E导弹(出口射程145公里,自用版200公里)成功击落印度阵风战机。该导弹采用AESA导引头和双脉冲发动机,具备“发射后锁定”能力,远超印度阵风搭载的“米卡”导弹(射程80公里)。
数据链协同作战:J-10C可通过巴基斯坦的瑞典萨博-2000预警机实时接收目标信息,实现静默攻击;而印度因预警机数量不足(仅3架A-50EI),难以支撑同等体系对抗。
二、实战验证:空战结果的战略意义
1.战果与证据链
巴基斯坦声称击落多架印度战机(包括3架阵风、1架苏-30MKI及无人机),残骸照片显示阵风垂尾编号BS-001及PL-15E导弹部件散落印度旁遮普邦。法国情报官员向CNN证实至少1架阵风被击落,标志该机型首次实战损失。
2.体系化碾压效应
预警机优势:巴方预警机群覆盖450公里范围,可指挥J-10C在雷达静默状态下发动超视距攻击;印度预警机数量仅为巴方一半,且指挥系统整合度低。
后勤与备战差距:印度苏-30MKI机队因俄制零件短缺,战备率仅60%;而巴方J-10C配套中国供应链,维护效率更高。
三、地缘影响:中国军工出口的战略突破
1.军贸市场的“广告效应”
打破西方垄断叙事:此前中国战机仅出口至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少数国家,此次实战证明其性能可匹敌北约标准装备,可能撬动中东市场(如埃及、沙特)。
性价比颠覆传统市场:J-10C单价约5000万美元,仅为阵风(2.7亿美元)的18%,但空战效能反超,吸引预算有限但需求迫切的国家。
2.中巴军事同盟深化
巴基斯坦通过引进J-10C、054A/P护卫舰及HQ-9/P防空系统,实现海陆空全面“中国化”,不仅巩固中巴经济走廊安全,更成为中方武器的实战试验场,为后续升级提供数据支撑。
四、争议与未来挑战
1.技术可信度质疑
西方智库质疑PL-15E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可靠性,且J-10C尚未经历高强度对抗检验。法国计划模拟中式战术以开发反制手段。
2.印度军事战略转向
印度紧急增购26架阵风(合同价74亿美元),并加速推进国产“光辉”MK2战机项目,但短期内难以扭转技术代差。
总结
此次克什米尔空战标志着中国军工从“区域供应商”向“全球竞争者”的转型拐点。J-10C的实战表现不仅重塑南亚军事平衡,更可能撬动国际军贸格局,挑战美俄欧传统主导地位。然而,技术优势的可持续性仍需经受多维验证,而地缘博弈的复杂性也将持续考验中巴战略协作的深度。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