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印巴在克什米尔爆发空战,巴基斯坦使用中国歼-10C战斗机击落印度三架阵风战机,首次实战验证中国四代半战机性能。此役引发国际关注,中国武器表现不俗,动摇西方对华军备偏见。专家指出,中国通过性价比与体系化作战优势冲击全球军贸格局,并影响台海、南亚地缘战略。同时,中国红旗-9防空系统暴露弱点,印度S-400与无人机亦展现战力。冲突凸显战场效能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外交影响力仍受限。
— 本文由AI智能分析生成摘要,仅供参考。

南亚宿敌近期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对抗中,印度动用法国和美国制造的武器,巴基斯坦则启用中国新型尖端武器。这是中国武器在印巴冲突中通过实战检验,其表现总体不俗,引发某些军事圈子的兴趣和一些国家首都的警觉。
据巴基斯坦最高外交官称,5月7日周三凌晨4点,一队被从睡梦中叫醒的中国大使馆官员代表团抵达伊斯兰堡的巴基斯坦外交部总部,参加一场紧急军事通报。
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遭受4月22日的致命恐袭后,数小时内便发动了”辛杜尔行动”,率先对巴基斯坦展开报复性打击。印度将恐袭归咎于巴方,伊斯兰堡虽矢口否认,却早已预料到印方会采取军事回应。
巴基斯坦近年来所获得的中国武器系统也是如此。
由中方驻伊斯兰堡大使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抵达巴基斯坦外交部后,巴方立即向他们通报了这一好消息,巴基斯坦外长伊沙克·达尔当天晚些时候在议会发言时透露了这一细节。
“我们的喷气式战斗机……击落了三架印度阵风战机,三架法国制造的阵风。”达尔在国民议会上表示,“我们出动的是J-10C战机。”他特别提到成都J-10猛龙战斗机——这款中国制造的多用途战机在此前印巴武装冲突之前,尚未在实战区域接受过检验。
中国代表团对歼-10在战场上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达尔继续说道。”作为友好国家,他们表示非常高兴,”他声称。
印度官员拒绝对四天冲突期间印方飞机的损失置评。而中国当局则对达尔所透露的中方最高外交官曾于拂晓前前往巴基斯坦外交部吹风一事三缄其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接受彭博新闻社记者问询时表示,”不掌握你提到的有关情况”。
在一个过去70年里三个拥核邻国频繁发生冲突与战斗的地区,安全问题透明度并非常态。区域专家和军事分析家只能通过整合高层情报源与卫星侦查数据,拼凑出这些冲突背后值得汲取的教训。
周六停火后,外界关注焦点转向巴基斯坦新列装的一批中国武器及防御系统。这些装备在5月7日至10日的印巴武装冲突中首次投入实战。与此同时,印度新近采购的以西方装备为主的武器库,与中国日益精密的尖端军事装备形成了正面较量。
“中国在认知层面的重大胜利”
在4月22日恐怖袭击事件后实施报复行动前,新德里已占尽天时地利。印度通过首次空袭行动,释放出突破传统战略克制原则的信号——打击目标不仅覆盖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与边境偏远地带,更深入该国政治腹地旁遮普省。
在冲突爆发的第二天,印度对拉瓦尔品第的努尔汗空军基地发动袭击,此举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惕。拉瓦尔品第是毗邻伊斯兰堡的驻军城市,努尔汗基地距巴基斯坦战略计划分部总部仅咫尺之遥,该部门负责监管并保护国家核武库,而该基地本身亦是巴基斯坦军方的重要枢纽。
另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是巴基斯坦对印度升级行动的强硬回应。
巴基斯坦声称其J-10战斗机击落了印度法制”阵风”战机,该消息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引发欢呼,许多用户推测买家可能很快就会蜂拥而至中国军火制造商。
印度既未证实亦未否认其高端战斗机遭击落的传闻,反而为击落战机的说法增添了可信度。尽管阵风战机制造商达索航空未回应法国24台的置评请求,但路透社报道称至少一架被击落的印度战机为阵风型号。《华盛顿邮报》通过三位军械专家分析证实,从坠机现场获取的影像资料显示,残骸特征”与印度空军至少两架法制战斗机——阵风与幻影2000完全吻合”。
华盛顿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对5月7日至10日军事对抗的启示总结为双重性。她指出:“首先是印度武器系统的实际效能低于许多人的预期;其次是印度的战略意图可能比外界预想的更具野心。”
维罗纳国际安全研究团队的中国问题专家卡尔洛塔·里瑙多在告诫外界目前”仓促下结论还为时过早”的同时指出,初步评估中公众认知才是关键。谈及中国歼-10战斗机的表现时,她表示”这无疑是中国在舆论层面的重大胜利”。她进一步阐释道:”对于一个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以来理论上再未经历实战的国家,对于一个实际未深度参与现代战争、其武器装备尚未获得如法国或美国军火般全球认可度的国家而言,这种舆论层面的胜利堪称意义非凡。”
物美价廉,品质兼优
近年来,印度在印太地区作为抗衡中国的力量崛起,其全球地缘政治形象显著提升。随着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为更新该国主要由俄罗斯提供的陈旧武器装备,与法国和美国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军购协议,印度近期的武器采购计划引发国际关注。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数据显示,2017-2021年间印度曾是全球最大武器进口国,随着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该国进口排名已跌至第二位。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结束了在邻国阿富汗针对苏联的代理人战争,并最终于2021年撤出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巴基斯坦正逐渐摆脱冷战时期对美国武器的依赖——此前美国因巴基斯坦军方对其反恐战争的承诺问题,已与之进行了多年的不愉快周旋。
随着国内反美情绪日益高涨,伊斯兰堡转向其在该地区的长期盟友中国采购武器,后者同样与印度存在领土争端。长期以来,北京方面在核技术合作方面为伊斯兰堡提供支持,而其武器供应则仅限于坦克、火炮和小型武器。
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开始升级军备制造能力,扩大武器出口规模,主要面向非洲、拉美和亚洲等全球南方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武器出口主要以价格优势而非技术优势著称。
“我们一直有种印象,认为中国武器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商品一样,觉得中国武器质量低劣。但现在情况已不再如此,”里纳尔多表示,“我们最初看到中国只出售坦克和小型武器,尤其是卖给巴基斯坦。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在出售非常现代化且尖端的武器,这些武器实际上非常有效。因此,我们都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是,中国武器或许并不逊色于西方武器。我们应该改变这种长期以来持有的固有观念。”
不过,孙韵提醒不要草率评估中国在武器方面的优势,并指出战场效能由多重因素共同决定。她表示:“人们很容易一概而论,称中国的某款武器系统更先进。但与此同时,飞行员的训练水平、不同武器系统间的协调配合也很重要。”
印度防御力量与无人机显威
不过,尽管J-10战机在战斗中的表现据称超出预期,但巴基斯坦从中国引进的”红旗-9″防空系统却暴露出弱点,使得印度装备的法国”风暴阴影”远程巡航导弹得以突破巴方空防体系,成功锁定并发射攻击目标。
专家称,印度从俄罗斯采购的S-400防空系统——该国最重要的军事装备之一——已通过实战测试。
“在此次交锋中,双方都发现并暴露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里瑙多表示,“毫无疑问,防御体系是巴基斯坦的薄弱环节。”
5月7日至10日的战斗中,南亚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邻国还首次展开了无人机交锋。印度军方称,该国出动的以色列制造”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成功摧毁了巴基斯坦数个雷达系统。
里瑙多解释说,此次无人机袭击“基本上就像你一拳打中了系统的一只眼睛,导致这只眼睛无法再正常工作。这样一来,这只眼睛就看不到导弹或无人机进入巴基斯坦领土了。这对巴基斯坦方面来说是一大尴尬,”她表示。
台湾在幕后密切关注
长期以来,盟国、武器制造商和防务咨询机构一直在研究从军事冲突中获取的硬件设备所透露的信息。据多位专家分析,鉴于中国J-10战斗机近年来持续在台湾海峡巡航,此次汇集了中国与北约成员国尖端武器的最新对抗态势,极有可能引发台湾方面的高度关注。
但过去几天一直在回应台湾对印巴冲突兴趣问题的孙表示,对台北方面的分析类似于”拿苹果和橘子作比较。印巴之间主要是涉及空军的空战。但对台湾而言,军事场景主要基于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以及负责两栖登陆的陆军。空军会发挥作用,但可能不会成为主要驱动力。”
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可能正在庆祝本国近期在军备上的优势表现,但孙某指出,印巴冲突也暴露出北京外交影响力的局限。
新德里方面鲁莽地将努尔汗空军基地等目标列入打击范围,引发了对核威胁的担忧。北京方面出于对稳定的追求,急于避免这种情况,但缺乏有效手段。即便在白宫由反复无常的特朗普政府主政的情况下,最终仍需美国运用外交影响力,将这两个南亚对手从悬崖边缘拉回。
“我认为中国无论如何都无法充当调解人,因为印度不会接受中国的调解,”孙说。“这显示了美国在双方之间拥有的斡旋能力,而中国则不被视为中立方——它几乎完全选择了支持巴基斯坦一方。”
本文编译于法兰西24,由Leela JACINTO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龙旗解析
一、实战验证:中国武器的技术突破与体系优势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1.空战结果的颠覆性意义
在2025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中国歼-10CE战斗机和霹雳-15E(PL-15E)导弹,以6:0的战绩击败印度空军,击落包括法国“阵风”战机在内的多架飞机。这是中国四代半战机首次在实战中击败西方顶尖战机,且对手是号称“欧洲最强四代半”的阵风,具有里程碑意义。
技术代差显现:霹雳-15E导弹射程达145-180公里,配合主动相控阵雷达和预警机数据链,实现超视距“发现即摧毁”的作战模式,印度飞行员全程处于“单向透明”劣势。
体系化作战碾压:巴基斯坦的ZDK-03预警机、地面防空系统与歼-10CE形成完整作战网络,而印度的多国装备(俄制、法制战机)因体系不兼容导致效能低下。
2.实战广告效应的双重价值
市场认可度跃升:中国武器长期被西方质疑“缺乏实战经验”,此战直接打破偏见。巴基斯坦使用的外贸版歼-10CE(性能略低于自用版)仍能击败阵风,反证解放军自用装备的更强实力。
资本市场反应:中航成飞(歼-10制造商)股价单日暴涨17%,中国军工ETF成交额突破1亿元,市场预期军贸出口将迎爆发期。
二、全球军贸市场格局的重构
1.冲击西方主导权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指出,此次实战可能改变中东国家对F-35的依赖,沙特、阿联酋已加速洽谈歼-10CE订单。埃及首次与中国联合训练中派出歼-10C,显示其对中式装备的兴趣。
法国阵风战机首遭实战失败,其出口声誉受损,而中国凭借性价比优势(歼-10CE单价仅为阵风四分之一)抢占传统西方市场。
2.填补俄系武器真空
俄乌战争消耗俄罗斯产能,其传统客户(如阿尔及利亚、埃及)转向中国寻求替代。巴基斯坦军购中82%来自中国,涵盖海陆空全体系装备,中国军贸出口全球占比从5.9%向10%攀升。
三、地缘政治与战略威慑延伸
1.台海局势的连锁反应
台军退役将领直言,歼-10CE的表现令F-16V“失去碰瓷歼-20的资格”,民进党当局的“以武拒统”幻想被进一步瓦解。
中国通过实战证明其“体系作战”能力,对美日介入台海形成威慑。美媒担忧歼-20与霹雳-15组合可能令美军在亚太遭遇类似印度的惨败。
2.南亚权力平衡重塑
印度在克什米尔冲突中的失利暴露其装备整合缺陷,可能加速转向美制武器(如F-15EX),但成本高昂且需时间磨合。巴基斯坦则借中国支持巩固区域军事优势。
四、技术自主与军贸战略的深层逻辑
1.军民融合与国产替代
中国军工突破半导体“卡脖子”难题,7nm芯片量产支撑霹雳-15E制导系统。军民协同模式(如长安汽车技术反哺军车研发)加速技术迭代。
2.“建军百年目标”的推进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年,中国通过实战检验装备性能,推动“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出口溢价(军贸利润率达28%)反哺国内研发,形成良性循环。
五、争议与挑战
1.技术可靠性的长期考验
尽管首战告捷,但西方仍质疑中国武器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稳定性。美国防部计划模拟中式体系对抗,寻求反制手段。
2.国际规则博弈
中国反卫星武器(ASAT)等技术引发太空军事化争议,联合国裁军谈判停滞,中美可能围绕外空安全规则展开新博弈。
总结
此次印巴冲突成为中国军工的“DeepSeek时刻”,标志着其从“区域供应商”向“全球竞争者”的战略转型。实战验证不仅打破技术质疑,更重塑国际军贸权力格局。然而,中国需在技术自主、地缘博弈与规则制定中持续突破,方能将短期红利转化为长期优势。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