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产品的例外情况下,美国已经表现出比中国更愿意妥协的态度。

白宫表示,在与中国贸易战中占据上风。但其行动却暗示了相反的情况。
上周末,政府高层官员试图为上周对中国征收的145%天文数字关税中,将消费电子产品排除在外进行辩护。白宫辩称,这一排除既不是豁免,也不是政策回撤,因为这些电子产品仍将面临中国单独征收的20%关税,且未来某些电子元件可能面临特定行业的关税。
但对白宫的一些盟友来说,这些例外情况表明,美国政府在与中国的贸易战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中国多年来一直在为与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升级冲突做准备。这些豁免也揭示了美国政府面临的难题: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新关税,试图将制造业转移回美国,但这些关税对美国制造商来说尤其痛苦,因为他们目前非常依赖中国零部件。
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表明,在这场日益激烈的对抗中,它比中国更愿意让步。
“习近平不会退缩,”一位前特朗普政府官员表示,他和其他在这篇报道中的人一样,被允许匿名分享他们对美中关系的坦率评估,并补充说,“如果他退缩,中共将对他失去信心”,这里使用了中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缩写。
“这将变得非常丑陋,”这位前官员补充道。
僵局反映出中国在特朗普本月早些时候宣布所谓的“解放日”关税之前,就已经为这场对决做了精心准备。北京方面迅速采取的反制措施突显了这种准备:跨领域的混合关税,对美国工业至关重要的关键矿产实施出口限制,以及通过官方调查或制裁针对美国公司,这些措施都触及了多个经济痛点。
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辩称,特朗普正在采取“细致入微的战略方针,以对抗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并将对我们国家和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高科技制造业转移回国内”,同时实施互惠和基于行业的关税。
“这一方针将建立在政府已确保的数千亿美元电子产品和半导体投资承诺的基础上,同时不让中国利用漏洞继续破坏美国工业和工人,”德赛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他补充说,任何没有直接与总统或其贸易团队交谈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尽管如此,特朗普政府决定排除关键科技产品的做法,也悄然激怒了总统核心圈子中的一些成员,他们预计对半导体甚至其他电子产品的特定行业关税将远低于对中国的145%关税。
“你必须坚定且一贯地执行政策,”一位接近白宫的人士表示。“而25%的关税将完全不起作用,”他们说道,这里指的是特朗普在二月份提出的未来半导体关税的数字。
然而,即将出台的关税目前预计只会影响半导体,尽管白宫可能会按照特朗普最近在Truth Social帖子中的建议,将其扩大到涵盖更广泛的“电子供应链”。上周末,特朗普承诺他将在下周内宣布半导体关税税率,但在周一并未提供具体的时间或税率。
这些措施——以及北京对特朗普对关税相关股市和债市下跌的敏感性的了解——让中国政策制定者相信,他们可以等到特朗普主动来找他们寻求减少贸易摩擦的谈判。
“我在关税宣布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很明显中国人不会向另一位皇帝进贡,”美国国务院中国事务办公室首任协调员、现任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下属卡内基中国中心主任的里克·沃特斯表示。“现在是一场看谁先眨眼的等待游戏——习近平可能会接特朗普的电话,但不会提前支付或主动发起。而如果没有高层共识,低级别的渠道也无法取得多大进展。”
但白宫同样坚定地认为,特朗普不会主动拿起电话与习近平进行谈判。
“我们认为特朗普给习近平主席打电话是伸出橄榄枝,”特朗普政府的一位人士表示。“他们是不良行为者。我们不会伸出那根橄榄枝。”
另一位白宫官员辩称,特朗普的豁免措施——批评者认为这表明政府相对于中国的立场较弱——是一种战略尝试,旨在在迫使科技公司将制造业转移到美国与减轻对美国消费者的打击之间“保持平衡”。对半导体征收关税可能会导致依赖该技术的一系列产品价格上涨,包括汽车、电脑、玩具和家电。
“两件事可以同时成立。特朗普认识到加强这些关键供应链需要时间,这就是为什么他一直施加压力,特别是对技术和芯片制造商,要求他们尽快投资和开发,”他们说道。
特朗普继续向习近平示好,周一他对记者表示,他“一点也不责怪中国”美国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并强调了他对中国国家主席的尊重。上周末,他称习近平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的“非常好的领导人,非常聪明的领导人”。
一些特朗普的盟友认为,这些言论暗示了一种“与朋友保持亲密,但更接近敌人”的策略,因为他准备与中国达成某种协议。
但北京方面并未让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周一表示,“美国将关税作为武器,施加最大压力,谋求私利,并将自身利益置于国际社会的公共利益之上。”林剑补充说,要撤回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的125%的关税,特朗普政府需要“在平等、尊重和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白宫开始与一些东南亚国家——越南、日本、韩国和印度——进行贸易谈判,美国政府不仅将这些国家视为关键的贸易伙伴,还认为它们在战略上可以制衡中国。
美国政府一直专注于遏制其所说的大规模非法运输,这些运输通过包括越南和柬埔寨在内的第三国有效地洗白中国商品。它还将这些国家视为潜在的替代贸易伙伴,因为它希望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并将制造业转移回美国。
习近平本周通过对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的国事访问来应对这一举动,他在特朗普不断扩大的贸易战中推销中国作为更可靠的贸易伙伴。中国官方媒体周一报道,习近平向越南总理范明政传达的主要信息是:两国“应确保贸易畅通”。习近平没有提到美国或其总统。但他在河东的东道主们不会错过习近平对特朗普的隐晦抨击,他敦促越南与中国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特朗普收到了这一信息。习近平与范明政的会晤“完全是为了弄清楚,‘我们如何对付美利坚合众国?’”特朗普周一告诉记者。
尽管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担心其在关键供应链——包括药品和电子产品——上对中国的依赖,但随着公司在亚利桑那州和德克萨斯州等地扩大业务,将制造业转移到美国将需要数年时间。
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这一进程,这表明特朗普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正在奏效。英伟达周一宣布投资5亿美元,首次在美国生产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此前特朗普对台湾征收的32%互惠关税于上周生效。此前,台积电已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美国芯片制造,苹果也投资5000亿美元扩大在美国的设施。
但总统在关税政策上的转变——尽管受到许多公司和市场的欢迎——仍然让其他公司处于观望状态。
在坚持了数月,表示不会对其各种关税做出任何排除或豁免后,特朗普上周五似乎略微松口,表示“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可能会有豁免,同时重申了10%的基准关税。当天晚些时候,海关和边境巡逻队公布了一份免征关税的产品清单,包括某些电子产品。
到了周日,特朗普承认“在谈判中必须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周一,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对记者表示,他考虑对关税做出临时豁免,以帮助那些在特朗普对汽车征收25%关税后希望将制造业务转移到美国的汽车公司。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周日在ABC的《本周》节目中表示,半导体豁免可能只是暂时的。
“听着,我是个非常灵活的人,”特朗普周一在椭圆形办公室说。“我不会改变主意——但我很灵活。”
本文编译于politico,由Megan Messerly, Jake Traylor, Phelim Kine and Ari Hawkins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一、核心论点:关税豁免暴露美国战略矛盾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1.“精准松绑”与战略目标背离
文章指出,美国对部分中国高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的关税豁免,表面上是为了缓解国内通胀和企业压力,实则暴露了其贸易战策略的内在矛盾。特朗普政府一方面声称要“遏制中国科技崛起”,另一方面却因经济现实被迫豁免关键领域关税,显示其“遏制政策”难以持续。
经济压力驱动:豁免直接受益者是苹果、戴尔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科技巨头,这些企业因高关税面临成本飙升和供应链断裂风险。
政治象征性让步:豁免范围仅限于非核心领域(如消费电子),而半导体设备等高技术产品仍被排除在外,反映美国试图在“打压中国”与“保护本土企业”间寻找平衡。
2.国内政治与经济困境
通胀与选民压力:美国消费者因关税每年多支出约3800美元,尤其是日用商品价格上涨引发民众不满,共和党在中期选举前面临压力。
企业游说与政策反复:苹果等公司直接游说政府,促使关税豁免迅速落地,但特朗普随后又暗示将针对半导体加征新关税,政策混乱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二、中国的反制与战略优势
1.稀土管制与技术反制
中国通过限制中重稀土出口(占全球供应80%以上)直接打击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迫使美国在关税问题上让步。稀土管制被视为中国“非对称反击”的典型案例。
供应链卡脖子:美国半导体和新能源企业因稀土短缺面临生产成本飙升,例如F-35战机生产依赖中国稀土。
2.“流片地政策”争夺技术话语权
中国出台半导体原产地新规,要求以芯片制造地(而非设计或封测地)界定关税标准。此举针对美国半导体企业(如英特尔),若其芯片在美国本土制造,进入中国需缴纳84%关税,倒逼企业将产能转移至中国或东南亚。
三、贸易战的长期影响与市场反应
1供应链区域化加速
企业避险策略:苹果计划将30%产能转移至印度,耐克越南产能占比升至51%,显示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趋势。
中国应对:通过RCEP和“一带一路”深化与欧盟、东盟合作,2025年一季度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8%,部分抵消对美依赖。
2.金融市场动荡
政策混乱冲击市场:特朗普对半导体关税的反复表态导致纳斯达克指数单日波动超3%,苹果市值一度蒸发7700亿美元。
投资者信心受挫:分析师指出,白宫矛盾信息让企业“难以规划供应链和库存”,加剧长期不确定性。
四、未来展望:博弈升级与潜在风险
1.短期僵局与谈判前景
中国要求美国“先拿出诚意”,而特朗普政府坚持“中国需先让步”,双方陷入“谁先低头”的僵局。
若美国对半导体加征新关税,中国可能进一步限制关键原材料(如锂、钴)出口,引发更广泛供应链危机。
2.地缘政治外溢风险
文章警告,若台海或南海发生冲突,可能触发全面贸易封锁,导致“全球经济灾难性脱钩”。
总结
Politico的文章揭示了美国在贸易战中的结构性弱点:经济现实迫使政策妥协,而战略目标又限制妥协空间。关税豁免本质是“战术性退让”,但中国通过稀土管制、技术标准反制等举措,已在这场博弈中占据更多主动权。未来贸易战可能向技术封锁和供应链割裂方向升级,双方需警惕“双输”局面。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